陳振川觀點:尊重專業,國家才有未來─談台灣大學與翡翠水庫興建

2024-06-02 07:20

? 人氣

作者指出,台灣雖然擁有多座水庫,但是翡翠水庫是最具代表性而影響最重大的國家建設。(資料照,顏麟宇攝)

作者指出,台灣雖然擁有多座水庫,但是翡翠水庫是最具代表性而影響最重大的國家建設。(資料照,顏麟宇攝)

一、水就是生命就是國家社會發展根本

台灣河川長度短,坡陡流急,若無適當方式阻擋貯存,雨水資源難予保存,並經常在旱季發生乾旱。基礎建設發展影響國家國防、經濟產業發展及民眾生活福祉,水資源設施的開發興建及管理非常重要。台灣雖然擁有多座水庫,但是翡翠水庫是最具代表性而影響最重大的國家建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指出世界約40億人(一半人口)每年至少有一個月處於高度缺水狀態,而隨著氣候變遷更將進一步惡化。另外,有超過20億人仍然無法獲得乾淨、安全的飲用水。

民國60年代起,大臺北都會區因工商日益發展,民眾用水需求大增,枯水期常有缺水現象。在民國70年代即發生缺水及水壓不足,很多地區靠水車運送救急。近年來更發生民國110年的百年大旱與112年水情吃緊,台灣中、南部更每年發生缺水情況。

台灣北部地區就是仰賴翡翠水庫做為「護北神庫」的長年供水,除雙北市,並在近年還緊急供應桃竹地區,護衞民生及高科技產業。若非翡翠水庫於民國76年啓用,大台北地區在40年前就缺水了!不要談觀光、醫療、工商發展及都市人口成長。在氣候變遷,世界水資源缺乏問題更為嚴重,缺乏乾淨用水的情況更是嚴峻挑戰。

水庫以供應民生用水為首要任務,兼具有颱風汛期時疏解洪峰減緩大台北地區淹水影響。也具有水利綠能發電功能,每年平均發電量約2.2億度(約可供應6.3萬戶家庭1年用電量)。

翡翠水庫更神奇的擔任台北盆地國土保育的重要支撐,具有減緩地層下陷及補注地下水功能。台北盆地50、60年代因為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密集都市開發,水源嚴重不足,大量開鑿水井抽取地下水使用,造成地層嚴重下陷。政府雖於民國57年頒布「台北地區地下水管制辦法」嚴格限制抽汲地下水,但是成效依然有限。直迄施工中翡翠水庫於民國73年開始蓄水,對台北盆地具有地下水補注功能,地下水位有所提升[1,2]。復因翡翠水庫於民國76年啓用,穩定地面水源供應,神奇的使台北盆地下陷情形自民國77年後即逐漸停止,地下水位亦逐年持續回升[1]。顯見翡翠水庫的興建對於台北盤地國土保育,在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海平面水位逐年上升,減緩台北盆地遭受海水侵襲所致各項公共建設與民生建築物之損害,及地下水鹽化等具重大有效能。

二、突破萬難 林洋港決策堅定推動興建

台灣大學政治系民國40年畢業校友林洋港先生於民國66年臺北市長任內,為解決市民枯旱缺水之苦,決心興建翡翠水庫。台北市翡管局於今年世界水資源日前一天3月21日公布歷史檔案(113年)指出[3,4]:水庫壩址距臺北市僅30公里,籌建之初,遭逢極大反對聲浪,認為水庫萬一於戰爭時遭受攻擊或地震時大壩受損潰堤,將立即危害臺北市之安全;甚至誣指洋港先生為「共匪同路人」,以「陰謀水洗臺北」作惡意攻訐,惟洋港先生高瞻遠矚,早有定見,力排眾議,堅持興建,乃獲當有總統蔣經國及行政院長孫運璿的支持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之支持,於民國68年核定計劃,70年於李登輝市長(台大農經系,民國38年畢)動工,後續六年再歷經等多位市長之接續努力而完成。民國76年水庫竣工後,確實發揮蓄豐濟枯功能,使大臺北地區民眾免於澇旱之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