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北藝大 文章列表
#
北藝大
約 29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話題
新知
職場
教育
指考英文只考20分,卻錄取政大研究所!她揭密5大「逆襲心法」,學霸也刮目相看
很多人都很好奇,政大是台灣名列前茅的學校,對基礎學科的成績要求也非常高,而當年指考英文只有二十分的我,是怎麼考上政大研究所的呢? 其實,我的人生並沒有規劃過要念研究所,也沒有確定的志向。我只是抓住了一個機會,奮力一搏,才有了這個經驗。對於一個成績平平、大學也沒什麼突出表現的學生來說,如果沒有找到真正想鑽研的方向,繼續念研究所可能只是在浪費時間和金錢。指考英文......
商周出版
2025-06-06 16:00
政大
研究所
考研究所
風生活
政治
即時
教育
「大罷免入侵15校」大學淪政治戰場!擺攤連署開吵,頂大生受不了了
近期,全台各地掀起一波「罷免潮」,據統計,目前至少已有15所大專院校出現罷免團體設攤,對此,有網友在社群平台上發文直言,校園氛圍「變得烏煙瘴氣」。
黃卓霖
2025-04-16 14:42
罷免
大學
台大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如果「罷免吳思瑤」進入北藝大
川普關稅變臉劇水深火熱,大罷免二階段連署則如火如荼,即使民眾對「大罷免」愈趨冷感,民進黨依舊緊抓不放,讓這場所謂「公民自主」的行動,愈發扭曲。第一個扭曲是司法介入助攻,第二個扭曲是校園違法被介入;兩個扭曲都讓台灣民主的「法治」幾近崩盤。
主筆室
2025-04-15 07:20
風評
大罷免
民進黨
新聞
政治
北藝大「豪華校長室」開箱惹議 楊照批公私不分:花納稅人的錢還洋洋得意
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日前接受雜誌專訪時,開箱自己的「豪華校長室」,內部充滿各類裝置藝術及高級家具,報導一出引發界關注。對此,作家楊照在臉書發文表示,公共機關的辦公室要有公共性,不應該拿來當作個人、私人炫耀之用,這應該也是很簡單、天經地義的道理,公私不分的混亂,莫此之甚。
張庭維
2024-06-02 11:40
VERSE
北藝大
校長室
地方新聞
台北
中研院首位道士院士李豐楙加持 北藝大科藝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10月登場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以下稱北藝大科藝館)開館節目《迴路花園》將於10月登場,特邀中研院首位以道教研究,並擁有道士身份的李豐楙院士擔任特別顧問。李豐楙院士不僅致力於道教學術研究,熱衷於將所學融入生活與藝術中的李豐楙院士,更是義不容辭地為北藝大科藝館開館敬獻《迴路花園》提供專業的民間禮俗諮詢。
何長澤
2023-10-02 16:48
風生活
即時
娛樂
《人選之人》女星控遭職權霸凌 被爆也是「霸凌加害者」!本人出面道歉了
《人選之人-造浪者》、《茶金》等夯劇演員黃舒湄今日爆料,去年上演員工作坊時,遭知名導演、北影主席易智言「職權霸凌」,不過日前卻又有北藝大後輩指控,黃舒湄在20多年前的北藝大劇場裡,是「一官霸凌隊」4人幫成員,不但會對學弟妹倚老賣老、破口大罵,還會主動發起霸凌,令該名爆料者氣憤「妳也配談霸凌?」
吳哲宜
2023-06-22 11:46
職權霸凌
職場霸凌
劇場
新聞
地方新聞
台北
史博館攜手北藝大博館所共創「行艸學」 邀民眾與植物「藝起呼吸」
歡慶518國際博物館日,5月全臺博物館熱鬧滾滾!呼應2023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永續性與健康福祉」,國立歷史博物館攜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結合陸域生態與健康福祉兩項永續發展目標,推出「行艸學—好好呼吸的植感提案」系列活動。即日起至五月底以實體活動及線上互動,邀請民眾在後疫情時代逐步脫去口罩的當下,藉由親近自然調節呼吸,卸下壓力,在行動中實踐自己的「植感/質感」生活。
翁一如
2023-05-18 21:09
台北
國際博物館日
臺北植物園
風生活
房內擺放詭異娃娃!大學生徵室友「驚悚裝潢照」曝光,網全嚇瘋:根本《咒》場景
台北房價、物價都高,許多大學生會為了節省房租找朋友、同學一起分租。近日有一名北藝大學生於臉書社團發文徵室友,貼出工業風的屋內照片,但由於房內燈光太昏暗,被網友說像電影《咒》的場景。
梁溶珈
2022-07-13 01:00
鬼屋
鬼片
《咒》
新聞
地方新聞
新北
見證台藝大鑄造NFT 侯友宜: 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人獨一無二、提升新北藝術創作能量
新北市長侯友宜、臺藝大校長陳志誠、EchoX創辦人李佳憲,於今(26)日在臺藝大國際會議廳,共同參與臺藝大的第一個NFT鑄造上鏈儀式。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期待讓世界看見台灣藝術人的獨一無二!
李梅瑛
2022-04-26 23:00
新聞
政治
黃國書退黨他大讚!前北藝大校長:正如「尚萬強」值得外界肯定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日前被指控曾當「抓耙仔」,在戒嚴時期替當局搜集情報,遭新潮流除名,他今(17)日也坦承此事,並聲明將退黨、立委任期屆滿後不再連任。前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以法國文豪雨果(VictorMarieHugo)著作《悲慘世界》(LesMisérables,又譯《孤星淚》)中因偷取麵包而入獄19年的男主角尚萬強(JeanValjean)來形容黃國書,勇於認錯,值得肯定與關懷。
郭怜妤
2021-10-18 08:30
新潮流
野百合學運
黃國書
新聞
國內
藝文
年度十大藝文新聞藝FUN券奪冠 榜上近半數與疫情有關
2020年十大藝文新聞票選活動結果今揭曉,適逢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衝擊,今年共有4項疫情相關新聞上榜,並由藝Fun券、藝文紓困方案奪下前兩名;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林佳鋒認為,過去大家不知道藝文消費人口在哪裡,文化部可以藉由藝FUN券收集的數據來分析,做為未來政策推動的依據,也能讓表藝界更精準找到觀眾。
吳尚軒
2020-12-21 16:48
北藝大
文化部
武漢肺炎
新聞
國內
藝文
獲頒行政院文化獎 陳錫煌謝觀眾 朱宗慶百萬獎金捐北藝大
第39屆行政院文化獎20日舉行頒獎典禮,由行政院長蘇貞昌頒獎予「人間國寶」布袋戲藝師陳錫煌、打擊音樂家朱宗慶2位得獎者,朱宗慶透露,將把100萬獎金捐給北藝大,舉辦打擊樂講座。
吳尚軒
2020-08-20 21:08
蘇貞昌
李永得
行政院文化獎
地方新聞
新北
既生瑜又生亮 藝大雙雄三重一村接力開展
今夏不間斷的畢業祭典「2020新北市藝術青年支持計畫-畢業祭」,囊括全臺11校系共14檔展覽,自6月2日至6月28日在空軍三重一村接力展出。其中更包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田田」、「臺灣藝術大學─再不在家」兩檔藝大雙雄的當代藝術展。
李梅瑛
2020-06-01 17:36
北藝大
臺藝大
新聞
國內
藝文
關渡藝術節928開跑 45檔表演輪番上陣
2018關渡藝術節將於9月28日至10月28日展開,由21組團隊、45檔節目,以及4大節慶,輪番接力在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開始表演藝術馬拉松。台北藝術大學校長陳愷璜表示:「不只在藝術教育上,更希望藝術進入生活。」
吳秉蕙
2018-09-19 23:18
北藝大
關渡藝術節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其文觀點:文大宿舍爭議的社會省思
大學生的宿舍因為選舉被放大處理,媒體整天放送無趣的噬血新聞,其實最該關心的課題,就是社會應該深入探討,究竟該提供什麼樣的居住宿舍空間,讓大學生的求學生活,可以有更合理,更人性,更方便,更舒適跟更安全的居住環境?
楊其文
2018-06-22 06:50
北藝大
文化大學
楊其文觀點
新聞
政治
藝文
出席鬧熱關渡節踩街 柯文哲「一副鳥樣」裝扮超吸睛
2017「鬧熱關渡節」29日上午在關渡宮旁登場,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9)日出席,除了體驗划獨木舟,還打扮成「鳥人」與民眾一同踩街遊行,模樣相當逗趣。
張志妤
2017-10-29 17:53
獨木舟
北藝大
柯文哲
新聞
政治
接北藝大主秘?參選市議員?王寶萱請辭獲准:不會參選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找了許多年輕且有志政治的年輕人入府,擔任府內職務,曾於2014年參選桃園市議員落選的社民黨王寶萱,便於2016年3月入府任市長室專員,但於近期向柯文哲辭職獲准,將於9月中旬離開。王寶萱明白表示,不會參選2018年市議員選舉,對於可靠消息指出王將於台北藝術大學任職主祕,王對此不予置評。
王彥喬
2017-08-10 22:11
社運
台北市
元大
評論
國內
藝文
觀點
楊其文觀點:從文化立國看世界劇場設計展WSD在台灣
國人大概不太知道,一場世界級,四年一度的奧林匹克舞台設計展(WorldStageDesign)WSD,即將在台灣盛大展開.這是一場沒有敲鑼打鼓的世界盛會,訴說的就是人文藝術總在低調中,進行一場無形的社會震撼運動。
楊其文
2017-06-30 06:50
藝術
北藝大
文化
新聞
國內
表彰藝術前輩貢獻,北藝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朱宗慶、李柏君、李義弘、邱火榮、許文龍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今年適逢創校35週年,特別於今日(10日)106級畢業典禮中,頒授名譽博士學位予五位對藝術領域共獻甚深的前輩:音樂家朱宗慶,京劇大師李柏君,水墨名家李義弘,北管藝術家邱火榮以及企業家許文龍,對他們的專業成就與貢獻,致上最崇高的敬意。這也是北藝大首次將名譽博士學位授與企業界人士,同時也是許文龍首次接受國內大學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17-06-10 21:54
朱宗慶
許文龍
楊其文
新聞
政治
國內
「東部交通政策政府交白卷」蘇花公路又斷 北藝大校長:不罵了,就讓明年用選票來反應吧!
日前蘇花公路因連夜大雨造成宜蘭東澳段持續有落石掉落,導致交通中斷,公路總局今(30)日表示,天候不佳的因素導致搶修一直無法開始,因此目前無法評估搶通時間。對此,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長楊其文今(30)在臉書發表網誌,並分享許多媒體對該件事的報導。最後更無奈的表示,「最會溝通的政府不見了」、「不罵了,就讓明年用選票來反應吧!」
杜承翰
2017-05-30 15:25
交通
蘇花公路
楊其文觀點
新聞
國內
北藝大頒授五位名譽博士 朱宗慶、許文龍皆獲獎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今年適逢35週年校慶,除規劃全年度系列展演活動外,另將於今年6月畢業典禮中進行名譽博士授證,授予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京劇大師李柏君、水墨名家李義弘、北管巨擘邱火榮,以及奇美企業創辦人許文龍等5位名譽博士,表彰他們在藝術文化領域之貢獻與成就。
謝珮琪
2017-02-22 19:10
北藝大
朱宗慶
許文龍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楊其文觀點:藝術大學聯合呈現的真義
最近在藝術大學之間,有了一個共同的議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在台灣的社會裡,透過藝術力量的指向,帶動多元社會的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可能性?這是個很棒的命題,但對於藝術院校來說也是個巨大的使命跟挑戰,因為文化面向是複雜的,各藝術院校的屬性與發展特色也不一樣,光是整合與累積創作共識,恐怕就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楊其文
2016-10-24 07:00
藝術
北藝大
合作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楊其文觀點:藝術高教花落誰家?
近來常常被立法委員或官員問到一個話題,就是如果大家都不滿意目前教育部的管轄與治理,那乾脆將藝術院校撥給文化部來管理會不會好一些?通常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的回答都說:不好。但是對於教育部的「牛」與「疲」,倒也令人一天一天失去耐性。
楊其文
2016-10-03 07:00
教育部
藝術
北藝大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楊其文觀點:政經紛擾中看見文化傳遞的清流
科技與媒體興起的速度,正為現代生活帶來極大的衝擊與改變,現實面向裡,人類必須不斷適應新生活的諸多挑戰,不只是日日緊張,而是秒秒刻刻都必須積極面對。所以新的工作行業陸續出現,而傳統行業若不進行轉化,就只有等著被淘汰一途。舉例來說,過去並不多見的藝術治療,醫療美容與諮商行業,卻在現代生活中,逐漸發展成為最被需要的專業職業之一。
楊其文
2016-09-23 07:00
藝術
北藝大
楊其文觀點
新聞
兩岸
國內
台灣的大學不准稱「國立」?香港台灣校友會:要求港府說明
日前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校友羅淑燕參與香港劇團「糊塗戲班」演出,公演場刊上學歷介紹的「國立」兩字,卻遭到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要求刪除,甚至連英文名稱中的「National」也不得使用,劇團多次溝通無效後,只好放上羅淑燕手拿畢業證書照片,表達抗議。
張家瑀
2016-03-28 16:16
香港
北藝大
國立
新聞
兩岸
國內
戲班遭香港政治審查 北藝大校名遭要求刪去「國立」2字
香港糊塗戲班日前演出舞台劇,但負責印製場刊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卻要求場刊上印有團員母校「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中的「國立」2字必須刪除,遭痛批是「荒謬又可怕的政治審查」。北藝大校長楊其文表示,要求刪去國立2字,「是非常愚蠢、沒有智慧的行為」,這種將藝術泛政治化的做法,一定強烈抗議到底。
杜兆倫
2016-03-22 12:13
北藝大
國立
糊塗戲班
評論
風生活
國內
邱坤良專欄:大學校園遊客「入侵」?
進出大學校園的人,未必是這個學校的師生職工,校外人士也占了不小比例。校園遼闊、風景秀麗、交通便捷的大學,週末假期便像「觀光」大學,遊客人數一多,對校園或多或少產生影響,各校師生與遊客的互動不盡相同。校地最大、資源最豐沛的台大校園,一向「外來人口」甚多,陸客開放來台觀光後,更成為必遊景點,校園裡常聽到中國口音的交談聲。位於台北陽明山的文化大學,早已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一部分,民眾賞花看夜景的熱門景點,假日、花季的遊客絡繹不絕。
邱坤良
2016-01-15 06:40
校園
邱坤良
北藝大
評論
邱坤良專欄:關渡山上的圖書館荒謬劇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任內(2010.2.1)曾要求各大學徹底延長校園圖書館開放時間,每日至少自早上八點至晚上十點,即便週末也不休息。
邱坤良
2014-10-23 05:36
邱坤良
北藝大
邱坤良專欄
評論
專家評析:藝術的太陽花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去年中引發各界爭論,抗議行動逐漸升高,馬政府錯估情勢,不但未能有效消弭各界疑慮,反而激起更多人反服貿黑箱作業的憤怒。日前國會內政委員會執政黨籍召集人以突襲方式,將原需委員會審查討論的條文,「視同已審查」,逕自宣布協議送院會存查,前後不過三十秒。在野黨杯葛無效,卻意外引爆學生、社運團體的公民意識,各大學紛紛響應,站在政黨之前,直接對抗當局,以太陽花為象徵的學潮於焉展開,連一向不問人間「俗」事的藝術科系學生都「撩」下去,試圖讓藝術改變現狀,北藝大學生尤其義無反顧地熱情參與。
邱坤良
2014-03-26 08:42
專家評析
兩岸服貿協議
邱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