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其文觀點:藝術大學聯合呈現的真義

2016-10-24 07:00

? 人氣

北藝大校長楊其文(右邊敲鑼者)認為共識先於合作,藝術院校若要合作,首先要建立分享的概念,藝術院校各自的領域跟資源廣布。(資料照,客家委員會提供)

北藝大校長楊其文(右邊敲鑼者)認為共識先於合作,藝術院校若要合作,首先要建立分享的概念,藝術院校各自的領域跟資源廣布。(資料照,客家委員會提供)

最近在藝術大學之間,有了一個共同的議題,就是有沒有可能在台灣的社會裡,透過藝術力量的指向,帶動多元社會的文化與藝術發展的可能性?這是個很棒的命題,但對於藝術院校來說也是個巨大的使命跟挑戰,因為文化面向是複雜的,各藝術院校的屬性與發展特色也不一樣,光是整合與累積創作共識,恐怕就要一段時間的磨合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國際劇場藝術節,將呈現為第一次世界大戰100周年紀念所著之作「戰火浮生」。(取自國家兩廳院網站)
現代藝術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大都以作品類型和風格的更替來界定,其範圍指向廣泛,凡是文學,美術,音樂,視覺藝術,設計的潮流和建築風格的趨向都是相關的內涵。(取自國家兩廳院網站)

綜觀歷史文化的發展,每一個藝術運動或藝術流派(Art movement)的推動,都是先有一群觀念相同或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或文化工作者,在共同的宗旨和目標下,遵循一致的潮流或風格,並且耗費一段長時間的自然演化過程,然後才建立起獨特的聲望跟品牌定位。這樣的藝術運動常常被歸類為一種流派,一個先鋒或先行者(Advancer, Pioneer),在現代藝術運動的發展過程中,大都以作品類型和風格的更替來界定,其範圍指向廣泛,凡是文學,美術,音樂,視覺藝術,設計的潮流和建築風格的趨向都是相關的內涵,因此社會對藝術運動的發展,不但寄予厚望也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另外還有一個跟藝術運動遙相呼應的就是文化運動(Cultural movement),這是一種公民集體意識的表現,從小的社區(Community)到區域(Region)甚至國家(Sovereign state)都有可能,範圍除了囊括所有的藝術形式以外,還廣泛的包括區域性或國家的人文社會、歷史思想、科學與哲學的造勢運動,特別是在不同地區或國情裡,都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獨特的國家文化特質運動。日本在平安時代,因為王室大力推廣學習隋唐文化,造成一波重要的文化運動,影響所及是日本的男性文人都以漢語來寫作,但是婦女卻依舊保留使用日文,所以日本婦女在後來反而變成日本本土文學運動的先驅,另一波的文化運動是在十九世紀後期,德川幕府政權崩潰後,明治維新將日本推進「文明開化」時期。近年在2012英國奧運會的開幕活動的設計,呈現獨具巧思的英國文化風貌,今年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奧運,在活動設計上,也展現南美洲人民熱情洋溢的一面,都可視為文化運動的表彰。

藝術史上的美術工藝運動(Th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是在1880-1910由一群建築師,作家跟藝術家共同引導,從英國一路發展到歐美,並在1920風行日本,一直到1930才被現代主義(Modernism)所取代。其論述主要以反工業(Anti-industrial)大量化製造廉價商品,呼籲以重建手工藝的價值為本,用傳統工藝的簡易風格,將中古世紀或浪漫或民俗的藝術運動,重新找回手工打造的存在價值,這個以倡導簡單的式樣設計和高質量成品,以及忠實於原料的純正使用,不但擺脫古典主義風格的束縛,更在歐洲廣為流行,並為後來的新藝術運動、荷蘭風格派運動、維也納分離派和包浩斯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