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誠觀點:離岸風電競標價格是面照妖鏡

2018-06-26 06:30

? 人氣

圖為苗栗竹南離岸風機風場施工。(資料照,取自蔡朝陽臉書)

圖為苗栗竹南離岸風機風場施工。(資料照,取自蔡朝陽臉書)

上週五離岸風電第二階段開標,廠商競標價格真是驚天地,泣鬼神,跌碎眾人眼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話說從頭。政府原規劃2025年設置300萬瓩(3GW)離岸風電以取代部分除役之核電。為配合政府選前「新能源政策」中所謂發展綠能產業的目標,經濟部決定以國產化比例為重要評選條件遴選廠商,主意聽起來不錯,但要命的是在決定躉購費率時犯了大錯。

前幾年離岸風電成本還很高,因技術快速進步,但這兩年成本大幅下降。以歐洲為例,去年德國、荷蘭及英國的競標價己分別降為每度2.9元/2.6元及2.3元。政府相關部門顯然不問世事,不知因各項技術進步(詳風傳媒「兆元謊言、台灣之恥—-論離岸風電成本與產業」),離岸風電成本今非昔比,還以數年前的資料訂定躉購費率為5.8元。這天價費率公佈後轟動世界,全球各大風電開發商及風機業者,群眾台灣參與遴選,競標裝置容量高達1000萬瓩,為政府原規劃3倍以上。

一方面希望投標廠商人人有奬,另一方面也盤算增加風電以彌補推動不順的太陽光電缺口,政府一口氣將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上調為550萬瓩(5.5GW)。並分兩階段決標。第一階段遴選,釋出350萬瓩,第二階段為價格標,釋出200萬瓩。

以每度5.8元作為第一階段遴選電價,引發各界撻伐,立法委員也曾召開記者會痛批政府以高於歐洲競標價兩倍之費率決標,經濟部長竟辯稱某國決標價為「特例」,殊不知台灣才是「特例」。經濟部也圖以一些非核心成本降低,解釋何以歐洲成本較低,誤導國人。

離岸風電需大量依靠外資技術,讓藍營痛罵「喪權辱國」。(郭晉瑋攝)
離岸風電需大量依靠外資技術」。(郭晉瑋攝)

經濟部不顧各界質疑,一意孤行,在4月底公布遴選結果,共釋出383.6萬瓩容量,每年發電138億度,以每度5.8元計算,每年電費800億元。

上週五為第二階段開標日,各界都極為關注競標價格高低。如果競標價格仍然很高,則間接証實了經濟部說辭,証明其訂定之費率合理。開標前沈榮津部長還希望競標價「低於五元」。

經濟部於上週五傍晚公布第二階段四個得標標案,數字實在太驚人了。有三個標案每度電價低於2.55元,有一標案甚至低於2.23元,平均得標價低於2.5元,與歐洲競標價格相當,是經濟部長猜測的一半。這豈不是狠狠打臉經濟部?豈不是証實各界長期之質疑無誤?

第二階段共釋出166.4萬瓩容量,每年發電60億度,每年電費只有150億元,較第一階段便宜太多。第一階段若也以每度2.5元決標,每度電少3.3元,每年進貢外國廠商電費可節省455億元,20年超過9000億元。

第二階競標價格彰顯第一階段費率錯誤的衝擊超過過9000億元,豈不是驚天地,泣鬼神?這對蔡政府/經濟部應為當頭棒喝,應該驚醒夢中人了?就算兩個月前因無知而錯訂費率,在現實前也應認錯,將第一階段予以廢標重煉。
如果仍執迷不悟,死不認錯,不但立法院、監察院不會輕易放過,恐在選舉時此議題也將發燒,成為壓垮執政黨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者為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立誠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