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安樂死 文章列表
#
安樂死
約 24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即時
新聞
世界
餵養「流浪狗」遭圍啃慘死!少女街頭淪碎屍 警到場嚇壞:至少30、40隻
美國一名15歲少女為了照顧鄰居家「缺乏照顧」的狗群,竟不顧危險長期餵養,無奈在日前照例前去餵狗時,竟遭數十隻狗群圍攻撕咬,待警方開槍驅散狗群,少女已經渾身是血慘死在街頭,事發後警方也將14隻攻擊性較強的犬隻安樂死。寵物狗放養「成街頭惡霸」綜合《紐約郵報(NY Post)》等外媒報導,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6月11日,位於美國阿肯色州的亞歷山大市;15歲的福特納(......
易軍堯
2025-06-19 14:19
新聞
政治
國內
醫療健康
立委提安樂死 邱泰源:安寧緩和做好,可將安樂死爭議性減到最低
我國是否應立法開放「安樂死」爭議已久,衛生福利部長邱泰源今(8)日在立法院表達立場,他強調安樂死在各國都是倫理爭議的問題,但在談安樂死是否應合法化之前,首先應關心安寧緩和醫療有沒有把病人照顧好,如果有,病人可能就會珍惜每一天的日子,也就可以將安樂死的爭議性減到最低。
黃天如
2025-05-08 12:22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文化
在野法潮 》生死如何兩相安─我們需要的真的是安樂死嗎?
2024 年底,英國下議院歷經長達 4 小時的議會辯論後,通過《末期病患(生命終結)法案》(TerminallyIllAdults(EndofLife)Bill)法案規定預期壽命不足 6 個月的成年人將有權利選擇安樂死,並經過 2 名醫師評估及高等法院法官批准方可執行。雖然該法律仍需經過上、下議院議員都同意批准下,該法案才會正式成為法律,但也引起英國社會上支持、反對聲浪此起彼落。
葉于甄
2025-04-05 05:30
風生活
即時
比特犬Lucky連咬2人「暫不安樂死」拒進籠狂低鳴!還有望開放認養…
台北市比特犬「Lucky」在短短數日內2度攻擊機車騎士,引發社會關注,其中,更被爆出飼主徐姓男子疑似在首起傷人事件後,透過民代「喬事」,導致Lucky在第2起攻擊案發生前仍未遭沒入,讓輿論撻伐聲浪不斷。對此,北市動保處今(18)日正式將Lucky帶走,並強調將依法處理,未來將視犬隻情緒狀況,評估是否開放認養。
黃卓霖
2025-03-18 16:04
風生活
國內
比特犬兩度襲擊路人!寵物有攻擊性會被安樂死嗎?台灣高等檢察署分析給解答
台北今(17)日再度傳出比特犬攻擊人事件,根據大安分局說明,事發當時飼主駕車停等紅燈,車窗不明原因自行開啟,車內比特犬隨即衝出攻擊路過的機車騎士,警方協助將傷者送醫並通報動保處處理。許多網友關心,這隻狗是否會被安樂死?最新法規給答案。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5-03-17 17:09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莊淇銘觀點:立法院應通過全民健康管理法
因應社會新需求,立法院於1月7日通過「壯世代政策產業發展促進法」,令人欣慰。教授未來學多年,從2000年就持續為文呼籲,政府要正視「少子化」及「高齡化」兩大國安議題。今年台灣開始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每五個人之中有一位年齡65歲以上。從未來學的角度,以往工業社會所建立的不少制度,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應該要修正調整,否則會破壞台灣社會永續!而聯合國會強調永續也是因為發現,繼續工業社會的生活方式及制度,地球將無法永續。
莊淇銘
2025-01-11 06:30
新聞
國內
風書房
瓊瑤寫給兒子和兒媳的一封公開信:《雪花飄落之前》選摘(2)
瓊瑤翩然離開人世,最後一本著作《雪花飄落之前》描寫她從丈夫插管痛苦的貼身觀察、推己及人的博愛之心、細心鋪陳的節奏,在淚水及激動中完成了「一生中最特別的書」。
天下文化
2024-12-06 12:4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娛樂
「我不想聽天由命、慢慢枯萎凋零」!瓊瑤輕生帶出「尊嚴善終」議題…台灣安樂死為何未合法化?
知名作家瓊瑤寫出《庭院深深》、《煙雨濛濛》、《一簾幽夢》等知名作品,其中《還珠格格》還被改編成經典影劇,至今仍深受許多劇迷喜愛,未料瓊瑤今(4)日被發現陳屍在淡水住家、享壽86歲,消息曝光後震驚各界。不過,瓊瑤的好友事後也透過臉書公開了瓊瑤昨(3)日寫好的最後發言,只見字裡行間都充滿了她想尊嚴善終的心情,再度引起了台灣輿論對於「安樂死的討論」。
古靜兒
2024-12-04 17:26
新聞
國際
尊嚴死?安樂死?英國下議院通過「協助自殺合法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英國時間11月29日,英國下議院以330票對275票的結果,通過安樂死(協助自殺)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合法化的歷史性法案。法案尚需進一步審議和修訂,但已為法律變革鋪平道路。
BBC News 中文
2024-12-02 09:10
新聞
國際
330票對275票,英國《協助死亡法案》二讀過關!這會讓絕症患者尊嚴離世,還是逼他們走上絕路
英國下議院29日以330票贊成、275票反對,通過俗稱「協助死亡法案」的《絕症成年人(生命終結)法草案》(TerminallyIllAdults(EndofLife)Bill)。支持者認為該法能讓絕症患者能以有尊嚴的方式結束生命,但相關議題在英國社會爭辯不斷,正反兩方都有強烈的意見。
李岱青
2024-11-29 23:23
新聞
政治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生命最後,插管茍活還是放手?醫師社工揭殘酷現實:多數人沒準備好老、病、死
「聊1個多小時後,他太太從門內出來,說謝謝醫師、他生病以後我第一次聽到他講話講這麼久,3天後,病人過世了……我一直在想,那個下午的陽光,在太太與病人的記憶裡會是什麼樣子呢?」-安寧病房權威醫師,朱為民
謝孟穎
2024-10-17 09:2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陳淳文觀點:死刑需一致決,釋憲難道不應恢復原本較為嚴謹的門檻嗎?
憲法法庭日前作出死刑有條件合憲的判決,為死刑新設多道安全閥,為外界批為「實質廢死」。其中尤以死刑應經各級法院合議庭以「一致決」作成判決,成為死刑裁判最難通過的門檻。
陳淳文
2024-09-30 06:30
新聞
國際
「教唆協助自殺」或「尊嚴安樂離世」?美病婦使用自殺座艙結束生命,瑞士警方逮捕數人
美國一名64歲久病多年的婦人23日在瑞士林間靜養處透過極具爭議性的自殺膠囊座艙結束生命,警方24日表示已有數人因此被捕。
中央社
2024-09-25 13:00
新聞
政治
民眾黨團新會期優先法案一次看 安樂死、不在籍投票入列
立法院第11屆第2會期即將開議,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今(3)日召開優先法案記者會,宣布將推動多項立法及修法,值得注意的是,民眾黨的優先法案包含關乎安樂死的「尊嚴善終法」,以及將推動「不在籍投票」,考量將公投和選舉、全國和地方一併施行。
羅立邦
2024-09-03 14:21
風生活
世界
心理
104歲人瑞身體硬朗、還在大學任教,為何決定到瑞士安樂死?他一席話道出生死真諦
當時有溫暖的陽光灑落在花園中,我還記得當我面對大衛,像孫女一般蹲在他面前聽他說話,近距離看著他的臉、握著他的手時,我腦子閃過一個念頭:他真的好老啊。
大田
2024-04-21 11:10
風影音
國際
「不能沒有彼此」:荷蘭前總理艾格特與結縭70年妻子牽手安樂死,享耆壽93歲
荷蘭前總理艾格特創立的人權組織指出,艾格特與妻子尤吉尼「手牽著手」進行安樂死一起離世,並說病得很重的兩人「不能在沒有彼此的情況下離開」。兩人享耆壽93歲。
中央社
2024-02-13 13:10
新聞
政治
管理、醫療、公權力、長照 民眾黨提4大動保政策:重新檢討「零安樂死」
2024大選倒數,民眾黨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黃珊珊、廖維欣、湯宏正今(8)於柯文哲全國競選總部召開「動物保護政策」記者會,提出「 源頭管理、擴大保護」、「動物醫療體系化」、「強化動保公權力」、「動物長照普及全國」4大方針,期盼各界共同努力讓毛小孩能有友愛親善的動保空間。
李瑋萱
2023-12-08 14:23
新聞
國際
國內
專訪巴黎副市長》LGBT+族群參政有這意義 設立國際日提升尊嚴死認知
應我國國家人權委員會(人權會)邀請,法國巴黎副市長何梅洛-米凱爾來台灣交流人權議題,並參加台灣同志遊行,期間接受《風傳媒》專訪。被問到LGBT+族群參政的看法,他直言,自己成長的年代沒有這類先例,不過現在愈來愈多,而讓年輕人看到身為LGBT+族群有人生成功的可能至關重要。
簡恒宇
2023-10-29 15:0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DIY斷食善終可能觸犯刑法?病主團體呼籲民眾勿隨便仿傚
復健科醫師畢柳鶯伴母斷食善終,引發不少重症家庭仿傚。其中有些案例雖有可能與畢母往生的過程一樣圓滿,卻也不乏因病人已無法言語,甚至已失去意識,本人意願不明,引發「被斷食」的爭議。多位有法律背景的專家學者都提醒,若未經專科醫師診斷為末期病人,家屬便擅自為其拔管或停止灌食,確有觸法疑慮。病主團體也呼籲,即使病人意識清楚的選擇自主停止飲食,也應事先諮詢醫療專業人員,千萬不要隨便自己DIY斷食。
黃天如
2023-10-26 09:30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調查
新新聞
為何他們這麼絕望?百例模仿醫師陪伴罕病母在宅斷食善終
醫療科技讓現代人平均壽命大幅延長,但對很多病人來說,過度醫療介入,反不利其善終。國人平均餘命約80歲,平均不健康餘命卻也近8年,與此現象難脫關係。惟國內安樂死尚未合法,現有安寧緩和及病人自主相關法令仍有諸多條件限制。因此有醫師陪伴罕病末期母親,以漸進斷食方式在自宅往生,並且出書分享過程,不但獲得各界廣泛討論,迄今引發的「模仿效應」更已累計至100例。
黃天如
2023-10-26 09: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