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紀念抗日不提「抗日」,裝神弄鬼能團結誰?

2022-07-07 06: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出席「乙未保臺戰役127周年」紀念儀式。(總統府官網)

蔡英文總統出席「乙未保臺戰役127周年」紀念儀式。(總統府官網)

蔡英文於7月2日赴桃園參加「乙未戰爭」127週年紀念儀式,在講稿與其個人臉書裡,以綠營史觀強調「乙未保台」,抹去「乙未抗日」,喊話要「團結守護台灣」,絕口不提「反異族殖民統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網民嘲諷蔡「裝模作樣」,無視千篇一律的蔡式老梗(守護台灣),專打「團結」概念,抨擊蔡作秀分裂台灣,談何團結?

歷史在不同的視角下會呈現完全不同的面貌,「乙未保台」和「乙未抗日」是同一個事件的兩種視角。蔡英文講稿將「日軍」以「敵軍」代稱,只強調保台,而不提抗日,選擇性記憶,片面性釋史,不過是為當下政治需要利用歷史,以達到誆民的手段。

若論歷史之真實,正確詮釋應為「乙未抗日保台」,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去掉「抗日」,美其名為「多元史觀」,實質是另一種「一元史觀」,僅服務特定族群的利益與意識型態,讓眾皇民也可直面「乙未事件」,不必感到太羞赧;此外,也意在拓寬「保台」概念下的敵我認知,從「抗日」轉為「抗中」,從片面歷史中兌換現實利益

對日本殖民歷史的淡化甚至美化,本為台灣媚日政黨玩弄歷史的現代業障。儀式現場,在代表1萬四千抗日英靈的1萬4千朵鮮花叢裡,蔡英文敘述著先烈聽不懂的故事,掩飾著日本殖民數不清的殘暴史實,嚅囁獨白,不知所云。

所謂「永遠緬懷的國殤」云云,也不知是哪一「國」之殤?

是「清朝之殤」?是「中國之殤」?是「台灣民主國之殤」?還是從未誕生的「台灣共和國之殤」?

以上四種「國」,從民族史觀來看,前三個真實存在的「國」是同一個,即便是「台灣民主國」,也是「反日復清」之國,只有最後那個不曾存在的「國」,語焉不詳,交代不清,人心不古,圖文不符。但人人都知道,蔡英文所指的,偏偏就是這個「魂不附體」之國。

可笑的是,撲滅「台灣共和國」的不是別人,正是蔡英文本人。而作為鐵桿台獨的皇民們,恐仍不知該如何看待這個不三不四的儀式。

爬梳歷史,在多元史考的要求下,乙未事件雖聚焦於以客家人為主體的大型戰爭,但原住民,閩南人,大陸人也都參與其中,全島抗日。蔡英文選在客家人之鄉,褒揚客家人的硬頸精神,那麼其他族群先烈的硬頸,是否被邊緣化了呢?

此外,既然高舉乙未戰爭的重要歷史意義,何以這段歷史卻未出現在國中小學教材裡?

國中小學教材必然會將敘事極簡化,於此不見「乙未」,可見整個綠化的課綱,並無意凸顯這場戰爭的重要意義,它是在已被大量省略的日據時代敘事裡,橫遭剔除的歷史事件。論「多元史觀」,講「台灣主體」,均不及格,不只對客家人不夠重視,更對乙未事敗後,長達20年浴血抗日的原住民不公平。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