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好評負評,該相信嗎?社群行銷時代,該如何防杜虛偽不實的廣告行銷?

2022-07-07 00:00

? 人氣

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性以及其背後隱藏的利益動機,也成為現代每個網路使用者必須面對的議題。(圖片來源/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性以及其背後隱藏的利益動機,也成為現代每個網路使用者必須面對的議題。(圖片來源/Glenn Carstens-Peters on Unsplash)

網路時代造就線上社群平台、社交媒體的興起,廣告行銷方式也從過往的傳統紙本媒體、電視媒體漸漸轉變成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或社群行銷(social marketing),從早期的部落客推薦、素人體驗開箱文,到後來的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 KOL)試用心得推薦文,甚或是名人、專家權威的薦證分享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網路社群平台的優勢在於去中心化,在網路普及之前,若想要讓個人的論點或想法公諸於眾,得透過投書報章雜誌、經過編輯審核及修稿再刊出,現在網路創造了無前例可循的便利管道——打開電腦敲敲鍵盤,就可以向全世界發聲,一鍵就能觸及到所有網路用戶;

而為了防止個資被有心人士盜用,網路使用者的個資安全也是逐年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環節,保障使用者網路發言安全性的同時,匿名、加密保護的特性卻也因此被廣告商、企業利用,透過匿名網紅、網軍、假帳號、假新聞等方式操縱輿論,以不實資訊混淆消費者認知。

如何判斷網路資訊真偽?3特點判斷違法、負面行銷特性

電商時代,許多人的購物行為也都從實體店家轉成線上,在進行下單之前,「貨比三家」、「查評價」也幾乎成為必備的前置作業。然而,若是廣告被包裝成難以辨識其商業性質的評論文,消費者就難以客觀判斷資訊背後的動機。當網路上不乏透過網路社群平台或社交媒體如PTT、Dcard論壇,或臉書、LINE、Instagram、微信、抖音等平台或媒體的商業廣告或行銷內容時,如何辨別資訊的真實性以及其背後隱藏的利益動機,也成為現代每個網路使用者必須面對的議題。

網路上可能的負面甚至違法之行銷行為,有下列幾種方式:

一、  利用素人甚至不具名、匿名人士薦證的分享文。

二、  利用網軍、假帳號推薦所產生的推廣文;另外,廠商也可能付費給網友,請網友在產品留言板留言給予商品正面評價或負面評價。

三、  利用網紅或名人薦證的粉絲文;網紅會接受廠商利益,推薦廠商產品或服務。

四、  利用專家薦證或引用不知名學術論文、專家見解的科普文。

五、  利用寫手或匿名人士、假帳號攻擊同業競爭對手的負面薦證。

六、  利用中立第三人名義設立的網站或帳號攻擊同業競爭對手。

綜觀上述手法,可以得出具有下列三種特點:

一、  無法即時查明廣告或言論內容的真實性。

二、  無法確認廣告或言論與真實商業目的的關聯性。

三、  無法由廣告或言論本身得知其與廣告主的利害關係。

如同前述,礙於網路匿名化、高效傳播的特性,對於廣告商業目的及背後廣告主間利害關係的辨識也益發困難。除涉及商業性言論自由的界線外,此廣告是否視為「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事項」,因而構成「虛偽不實或引人錯誤」之表現,也成為網路時代公平交易的新興課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