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被槍決前一刻,為何都露出最燦爛笑容?解密台灣歷史最震撼「叛亂犯」背後真實人生

2022-04-25 08:40

? 人氣

為什麼,那些被綑綁手腳、胸前插牌、準備押去槍決的年輕人,臨死前一刻都露出了世上最燦爛的笑容?(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為什麼,那些被綑綁手腳、胸前插牌、準備押去槍決的年輕人,臨死前一刻都露出了世上最燦爛的笑容?(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最令我震撼的是,好友他們14個人在執行槍決之前拍攝的照片,都面露笑容──這對生性膽小懦弱的我,變成永遠無法理解的謎……」-政治受難者蔡焜霖

1953年,綠島新生訓導處爆發牽連近百人、14名青年魂斷刑場之「綠島再叛亂案」。倖存者蔡焜霖往後一生都無法理解,朋友們只是抄禁書讀禁書、互傳的紙條何以從「無罪」變成「死刑」之罪證,他數十年來都在追尋朋友被槍決的真相,卻也隨著檔案現蹤受到更大的衝擊──為什麼,那些被綑綁手腳、胸前插牌、準備押去槍決的年輕人,臨死前一刻都露出了世上最燦爛的笑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些疑問背後的真實人生是如何,時隔近70年的今日,長期研究「綠島再叛亂案」之學者林傳凱遍覽檔案、走訪政治受難者之研究成果,於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再次展出那些被迫殞落、卻也曾為自己人生拚搏過的青春歲月──而一切悲劇的關鍵,竟是那麼荒謬地,因為他們不願意在自己身上刺青大大的「殺朱拔毛」。

獄方對民眾宣傳政治犯都「凶神惡煞」、自己養豬卻吃不到豬肉 年輕人第一關卡是活下去

1950年代初期,許多台灣年輕菁英因涉入白色恐怖案件遭捕,例如當時就讀台南工學院的楊俊隆、助教吳聲達、台中翁子國民學校教員宋盛淼與張樹旺、新竹女中學生傅如芝等,青年們或許因為接觸過左翼人士、或因讀過左翼書籍而被捕下獄,送往舊稱「火燒島」之綠島展開5年甚至10年以上的刑期──他們本應在服刑過後有機會重新開始人生,1953年一起「再叛亂案」卻讓14名青年從無罪瞬間翻轉成死刑,就此殞命。

為什麼?這個問題纏繞在當年獄友蔡焜霖、吳聲潤等人心中數十年,他們始終想知道當年朋友為何被殺害,而學者林傳凱在2012年接觸這些已年老的獄友後,便起心動念去研究那個「為什麼」,成了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特展。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原圖由中央社提供)

回顧這些年輕政治犯在綠島的日子,林傳凱於特展開幕式介紹,綠島「新生訓導處」風格與牢籠式監獄大有不同,主軸在替政治犯上課、改變思想,當時「新生」甚至連圍牆也沒有、農作物要靠自己種、養豬要自己架籬笆、靠勞動養活自己。在失去自由的日子,一群年輕人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構築出未來要生活數年之地,也因此形成緊密的互助關係。

年輕人在綠島學到的第一課,是「生計鬥爭」。島上的豬雖然是政治犯養的,豬肉卻只有官兵能吃、政治犯不行,當隊友生病了營養不良,他們必須想辦法──就林傳凱訪談綠島「再叛亂案」倖存者之一張皆得所言,那時所謂辦法就是煮個滾燙不已的地瓜塞到豬嘴裡,豬難受地打滾、無法進食、之後就死了。年輕人們去跟官兵報告豬是病死的,官兵當然不敢吃、要他們處理掉,這過程雖然殘忍,卻是他們活下去之必須。

活下去的鬥爭也包括「伙食委員」,代表新生去跟當地居民買漁獲,用最少資源換到最大營養。就政治犯彭金木受林傳凱訪談時回憶:「一開始獄方跟綠島民眾宣傳我們是殺人放火、凶神惡煞,民眾有很多懷疑,伙食委員就必須要能在跟群眾互動時改變印象、把居民爭取過來,知道我們這些政治犯比獄方的管理人員品格好。」

「伙食委員」另一私下任務是將報紙帶到獄中,那時島上的時事來源只有偏向官方報紙、甚至是經挖空篩選過的,當「伙食委員」出去採買,就會把漁獲、農產品包裝紙的報紙帶入獄中,而宋孟韶受林傳凱訪談時說,帶報紙也是有訣竅的,「處部不給我們看的那幾種報紙,帶政治新聞頭版或有廣告的版,意義也是不同。」

林傳凱於特展導覽時提到,政治犯一開始到綠島原先都是在「劫後餘生」、精神狀態極差的狀況,他們年紀輕輕被捕、歷經訊問甚至可能有刑求、被迫離家而失去自由。然而當生活與精神定下來以後,面對5年、10年、15年或無期徒刑的漫長日子,所有人都不得不開始思考:我們要怎麼度過接下來的每一天?

被控共產黨卻不懂左翼思想 他們在獄中團結學習、千方百計偷渡紙條抄禁書

「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因為(左翼)思想被指控入罪,而他們想理解,自己到底是因為什麼思想被抓的?」林傳凱說。年輕政治犯們一開始或許也對左翼思想了解不深,卻被指控是共產黨、是左翼而入罪,他們自然想知道那些到底是什麼,於是年輕人們有了下一個目標,在漫長失去自由的日子裡學習思想,否則,「我這10年就要在這邊聽你們官兵講一堆廢話,而且那些官兵也是被流放的,程度不是那麼好……」

這些左翼思想都是禁書,該如何在強調官方思想教育的環境裡取得?據林傳凱訪談,一些政治犯表現順從後,就會爭取在處部擔任文書公差的機會,趁機偷走、私下抄寫獄方保管的禁書,而彭金木與張皆得受訪時皆指出,原先擔任台南工學院雇員的邱世權就辦演這樣的角色,把處部保管的共黨批判、政治理論書籍帶出,當時提供材料包括《唯物史觀》、《新民主主義》、《論人民民主專政》等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年輕政治犯抄寫的左翼思想與筆記(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更普遍的取得管道,竟是新生訓導處要用來給政治犯做思想改造的政治課教材,例如葉青寫的《匪黨理論批判》一書。該書雖然用意就是要罵「匪黨」,但作者批判同時也會選用毛澤東、其他中共成員言論的原文,政治犯們就把這些段落抄起來,正好學到了官方不准他們學的理論。

政治犯們互傳這些訊息的方式就是用紙條,在極小的紙條上細細抄下各種思想教材。林傳凱訪談張皆得、彭金木得知,因為當時獄方監視,跨牢房傳遞訊息會經過各種加工,例如把咖啡糖點心融化、把紙條塞進去、再把他包回原狀,請外役把看似普通的咖啡糖拿去女生押房,就官方檔案記載,政治犯也會將墨水筆與紙條藏在押房的掃帚、餅乾盒、通風管──而在1953年「再叛亂案」爆發後,這些私下學習的紙條持續被獄方搜出,竟也就成了叛亂的「罪證」,當時抄寫者崔乃彬、陳南昌,許學進,皆成了「再叛亂案」犧牲者。

雖在島上有學習風氣,林傳凱說也不是每個政治犯都屬「積極派」,例如第五中隊以台大生、師範生為主,對於鬥爭較為保守,是第四中隊與女生的第七中隊學習意志較強,「他們會覺得活著要鬥爭,決定你是否能成為鋼鐵。」日後的「再叛亂案」,犧牲者就集中於「積極派」的第四與第七中隊。

活著就是要鬥爭,衝突便在1953年官方推動「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時發生。林傳凱說,當時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為爭取美國支持、展現自己「東亞第一反共品牌」的形象,時常展演各種馴化敵方的狀況,例如在韓戰的韓國戰俘營就強迫戰俘刺青,身上刺個大大的「反共抗俄」、「殺朱拔毛」──刺青這套國民黨從未失手過,唯一的全面失敗,竟就發生在看似滴水不漏、政治犯服服貼貼的綠島新生訓導處,也演變出當局用以報復不聽話政治犯的「再叛亂案」。

國民黨「刺青運動」唯一慘烈失敗!外省政治犯心酸:怕刺青照被共匪看到,在大陸的爸媽會被殺…

綠島新生訓導處原先就是國民黨政府用以向美國展示的「樣板監獄」,而據林傳凱於檔案所見,當1953年2月份國防部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欲前往綠島視察,獄方就決定此時舉辦公開的「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集體簽名大會,讓政治犯在這一刻簽名承諾要刺青、在身上刺什麼反共抗俄殺朱拔毛。據林傳凱訪談,其實一開始政治犯們聽到什麼「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根本不知道要幹嘛,消息卻也很快傳開了,傳開的關鍵就來自政治犯平時互傳訊息的緊密網絡。

張皆得受林傳凱訪談時回憶第一天傍晚,「當局宣布這個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的時候,大家還不當一回事,沒有感覺到不妥、也沒有人公開反對,覺得無關痛癢。」但不久後,陳華、吳聲達等人就開始私下聯繫大家了,「告訴我們從處部聽到風聲,這個所謂的運動是要大家在身上刺青,刺上一些反共標語、表示對政府忠誠,然後變成反共的宣傳品。」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遭國民黨刺青的政治犯。(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策展人林傳凱攝影)

「那我們就覺得不妥,這個事情一定要阻止下來,不然會變成很大的傷害!因此我就聯繫了信任的人,大多是積極派,一隊一隊把消息傳出去,告訴大家這事絕不能參與、會被當局利用。」張皆得說。串連抵制刺青運動的事情,林傳凱也在官方檔案的「運用犯」報告裡看到相關紀錄:「新生訓導處發動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時,該匪犯們曾秘密開會討論,稱是項簽名無異變相的投降。」

於是簽名大會當然以全面失敗告終,張皆得、彭金木、方宗英都說自己是中隊或班裡第一個帶頭表示不參加的,也因此被獄方視為阻擾感訓的帶頭者。但政治犯也並非全然因鬥爭而抵抗,林傳凱在檔案看見後來於「再叛亂案」遭槍決的江蘇籍政治犯崔乃彬,被送回台北訊問、問為什麼不參加一人一事時,就說出了時代的悲歌──他怕刺青照片登報以後被「共匪」看到,這樣家人就不安全了。

「當時我因為他規定的原則是自願,又說以後要登報,我一想,父母弟妹現在不知流落何處、或者仍在大陸也不一定,若被共匪得知,必定遭殺害……父母生我,我不能孝順,若是為了我個人爭取成績而受害,我良心實在受不了。」崔乃彬生前這麼說。

無論政治犯拒絕簽名的動機為何,本來要搏取美國好感的「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在綠島居然全面失敗,這無異給國民黨政府一個巨大的打臉、顏面無光,林傳凱說,從這之後官方就已經準備要報復政治犯、努力蒐集證據製造「再叛亂案」了──例如1952年4月10日所謂「南寮罷工事件」,就是官方運用外省政治犯打小報告、記下幾位關鍵人物的言行,再編織成惡意罷工叛亂事件。

據林傳凱整理,1953年11月,保安處警衛大隊隊長宋慶強循「運用犯」密告線索突襲押房,搜到陳華藏在咖啡糖裡還沒送到女生房的紙條、從掃帚跟魚肝油瓶搜出墨水筆、從女生房傅如芝的熱水瓶底部搜出手抄《中共鬥爭史摘要》、《社會進化史摘要》、《互相檢討批評總結》等小冊,走到這步,保安處警衛大隊也認為已偵破「獄中再叛亂」的重要線索,擴大偵辦、牽連百人、最後奪去14名年輕人生命的審判,在1954年1月「收網」後開始了。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一紙命令讓無罪翻轉成死刑 難友慟:沒機關槍沒手榴彈、連水果刀都沒有,怎麼叛亂?

就「再叛亂案」審理過程,近百人被送回台北訊問,最後判決結果為14人死刑、4人刑滿後延長感訓、7人無罪、4人不起訴,林傳凱說,那偵審過程刑求嚴重到連軍法官都看不下去、罕見請書記官記錄每個被告的傷勢,其中張皆得後來雖然無罪,後來獲判無罪的彭金木受訪時也說:「老張被刑得最厲害,他訊問結束後整整婚迷了一個星期,人擺在保安處的地板上、簡單鋪了一塊門板,他躺在上面不斷抽搐、整個人沒有意識……大家想辦法照顧他,非常擔心他會死亡……」

最讓人震撼的,是這批被告原先都被判「無罪」,林傳凱說:「所有人都覺得拒絕刺青是罪,但軍法官覺得不是,去談『鋼鐵是怎麼煉成的』,軍法官也覺得這不是罪狀……軍法官不想把這案件弄這麼嚴重,一開始大部份無罪、有抄寫紙條的大概就判延長感訓,但這事情到總統府就被翻案……」在總統府與國防部施壓下,整個案件大翻轉、14人死刑。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如果學習左翼思想是一種罪,「再叛亂案」中最讓人難以理解的,是一個跟年輕人群體一點關係也沒有、被裁定無罪感訓的海軍政治犯楊慕容。楊慕容被關押期間始終堅持自己無罪、陳情卻始終得不到回應,他精神崩潰之下在牢房寫了咒罵政府、說共產黨才好之類的字句,被同房舉發,意外地也被算入「再叛亂案」的「共犯」,判死刑了──時隔70年的今日,當年被告之一彭金木在展場看到楊慕容,也一直詫異:「不認識啊!我們沒一個人認識他……」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時隔70年的今日,當年被告之一彭金木還是詫異楊慕容之死:「不認識啊!我們沒一個人認識他!」(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槍響過後,那些曾經一起為生活拚搏的好朋友都不在了,當年關押在綠島的蔡焜霖年過90都無法釋懷。「再叛亂案」特展開幕式上,蔡焜霖坦言如今來到現場還是很難過,「50年前我在火燒島做打掃勞動、我們一起互相鼓勵學習,那時候很年輕,那些朋友為了鼓勵同監寫下的種種,最後卻變成他們被送到台北軍法處重判的理由……人家就寫個條子鼓勵朋友,就算說他抄禁書讀禁書,這些人也不是做多壞的事啊!原來判決是10幾個人無罪,但經過國防部總統府、總統一句『嚴加復審』,後來明明也沒找到任何叛亂的證據,沒機關槍、沒手榴彈、連水果刀都沒有,這情形,竟然變成死刑……

蔡焜霖失去了朋友,2014年在三一八學運現場聲援、同時也呼籲社會為朋友蔡炳紅平反真相後,他一路拚搏至今,數十年來一直在尋求真相的也包括受難者宋盛淼之子宋文博,他從小沒見過爸爸,14歲起在不能談白色恐怖的社會裡一路追求真相數十年,就想知道爸爸當年遭遇了什麼。

「小時候玩伴就是您的同事張樹旺老師的孩子,我們不用被問你父親去哪了……您為何判刑12年、而6年再被入死刑,可能您至死都未能明瞭,我也為了了解真相找尋60多年了……」這是宋文博寫下的給亡父的內容,特展現場也展出父親的遺物,是被關押期間母親寄到綠島的照片,他一張張留著、還自行畫了妻子的肖像。

「我希望藉由這次展覽,讓社會大眾對於威權體制下白色恐怖有更多認識──不是只有這麼一小段的故事,而是有更多政治受難者家破人亡。」如今已白髮的宋文博說。展場尾端,是年幼的宋文博與父親、母親的一張大合照,這場景原先是不存在的、宋文博從未見過父親,但如今影像合成技術終於可以做出合照了,如今宋文博寫給亡父的信,最末就寫著:「附上一張照片,是一群年輕朋友做的,感謝我們一家團圓了。」

(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宋文博從未見過被槍決的父親宋盛淼,但如今影像合成技術終於可以做出合照了,「感謝我們一家團圓了。」(翻攝自國家人權博物館「大浪襲來」特展資料)

儘管「再叛亂案」讓14個年輕生命被迫劃下句點、想再跟家人團圓也不可能了,那些相信要將自己鍊成鋼鐵的年輕人,卻也在生命最後一刻、走上刑場前留下最後的燦爛笑容。即便死,也不願露出恐懼的神色,那正是他們在思想不自由的年代做的最後反抗,笑著。

展覽資訊│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

時間:2022年4月15日至11月15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周一休館

地點: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新北市新店區復興路131號),園區內仁愛樓美工工場

更多展覽資訊、了解台灣歷史,請參考「國家人權博物館」臉書粉絲專頁(連結)

本篇文章共 8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