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張瑞雄 文章列表
#
張瑞雄
約 46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際
專欄
兩岸
軍事
張瑞雄觀點:USAID的終結和台灣的角色
美國於2025年7月1日正式解散成立於1961年、長期受全球倚賴的USAID(美國國際開發總署),83%的計畫被取消,其餘併入國務院管理。此舉代表美國對外援助從「援助導向」轉向「投資導向」,透過倡導私部門主導、貿易手段推動發展,目的在「美國優先」,這項政策調整被描述為一場軟實力的大撤退。USAID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影響深遠,例如在2001至2021年間挽救了......
張瑞雄
2025-07-12 07:00
USAID
美國
公共衛生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AI
科技
張瑞雄觀點:美國AI監管政治角力的全球隱憂
美國最近終於討論對人工智慧(AI)的立法,這場關乎技術未來與社會倫理的監管攻防,卻意外地成為了聯邦與州權之爭、產業利益與公眾安全之辯、以及科技創新與環境永續之間的激烈角力。從「Big, Beautiful Bill」預設的十年州層級AI監管禁令,到最後被國會投票刪除,整個過程不僅反映出美國對AI態度的分歧與遲疑,也對全球AI治理與氣候政策敲響警鐘。 這場風波......
張瑞雄
2025-07-05 06:50
張瑞雄觀點
人工智慧
AI
評論
國內
專欄
AI
科技
藝文
公共政策
張瑞雄觀點:廣告與影視業的AI轉型挑戰
2025年的坎城國際創意節上,超過15,000名廣告業人士齊聚一堂,人工智慧(AI)成為最熱門的話題,公開舞台上的樂觀言論,與私下的焦慮氣氛形成鮮明對比。廣告產業正處於一場「生存危機」,AI的迅速發展將終結產業現有的黃金時代,大規模的人員裁減與工作型態的巨變即將到來。廣告業過去以龐大的創作團隊、昂貴的製作成本,以及耗時的拍攝行程著稱,這些不僅創造了高度專業化......
張瑞雄
2025-06-29 06:20
AI
人工智慧
廣告業
評論
政治
軍事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另一場戰爭
在以色列與伊朗軍事衝突升溫之際,一場看不見硝煙卻更難防範的資訊戰正在悄然展開。這場戰爭的主角不再是坦克與飛彈,而是生成式AI所製造的假訊息、偽影像與虛構影片。這場「AI資訊混戰」不僅扭曲戰爭真相,更可能重塑全球輿論與認知戰的樣貌。隨著伊朗與以色列互相發動報復性空襲,全球媒體與民眾自然關注戰場第一手影像。但在新聞機構遭到箝制、軍方設下媒體管制的情況下,AI生成......
張瑞雄
2025-06-22 06:20
生成式AI
以色列
以伊衝突
評論
政治
國內
公共政策
專欄
張瑞雄觀點:當補助成為籌碼,誰來守護地方民生與國家經濟?
在名為「輪迴」的政治語言中,行政院的資源分配問題正迅速演變為地方民生與整體經濟秩序的結構性危機。行政院長卓榮泰一句「這不是報復,是輪迴」,猶如石子投湖,激起民心深層的不安與地方政府的普遍憤怒,也掀開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邏輯潰散的面紗。實質上,這場風暴源於行政院以「預算被刪」為由,突襲性地將全國地方政府的「一般性補助款」統一刪減約25%,金額高達636億。這筆經......
張瑞雄
2025-06-17 06:20
行政院
卓榮泰
一般性補助款
評論
教育
國內
專欄
科技
AI
張瑞雄觀點:當AI成為學生的大腦
教育現場正面臨一場空前的風暴,AI的普及不僅讓學生作業更「高效」,也讓老師的教學更困惑,甚至讓整個教育制度陷入自我懷疑的泥淖。這場技術革命原本應該是助力學習的契機,如今卻演變為誠信與能力的考驗,甚至挑戰了我們對「學習是什麼」的基本認識。 過去學生寫作業、閱讀課本、構思報告,是為了訓練分析、組織與表達的能力。但現在AI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一篇語句通順、架構完整的......
張瑞雄
2025-06-01 06:20
張瑞雄觀點
AI
教育
評論
專欄
政治
財經
科技
AI
張瑞雄觀點:假如黃仁勳是中華民國的總統
在台灣政治紛擾、社會撕裂、國際局勢詭譎不安的當下,許多民眾或許不禁會想,如果我們的總統不是政客出身,而是一位科技領袖、一位能夠整合全球資源、說服世界參與未來的產業巨擘,例如黃仁勳,台灣會是什麼模樣? 這樣的假設,並非是幻想科技救世主降臨,而是對一種截然不同領導風格的期盼。黃仁勳,一位將GPU從遊戲顯示卡升格為AI革命核心基礎的企業家,......
張瑞雄
2025-05-21 06:50
黃仁勳
AI
輝達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經濟
AI
張瑞雄觀點:人工智慧的末日預言與真實挑戰
當「AI教父」GeoffreyHinton公開警告人類未來三十年內可能面臨10%到20%的滅絕機率時,這不再是科幻小說的情節,而是一場攸關人類未來走向的嚴肅對話。他與一些學者接連發聲,警告AI的失控風險、呼籲建立如同原子彈時期的風險評估機制,已讓「AI是否會毀滅人類」從邊緣議題推向全球公共政策的核心。
張瑞雄
2025-05-17 06:40
AI風險
科技失控
權力濫用
VIP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張瑞雄觀點:當AI學會說謊
人心深處真正渴望的,往往選擇悄悄藏起來;反倒是厭惡和排斥的情緒,容易顯露無遺,這是人性的微妙與矛盾。但當AI逐漸具備「隱瞞」甚至「說謊」的能力時,我們所面對的,已不只是人性問題的哲學探討,而是一場牽涉科技發展與倫理底線的風暴,一場人類必須正視的挑戰。
張瑞雄
2025-05-07 05:50
AI欺瞞
策略性行為
倫理風險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商業
張瑞雄觀點:貿易戰的迷思與陷阱─美國關稅政策的真實代價
2025年4月2日,美國川普政府宣布對外國汽車及零件實施大規模關稅,稱之為「解放日」(LiberationDay)。從語意而言,「解放日」一般被用來紀念長期戰爭結束,而非其開始;川普卻將之用以標示這場以關稅及大規模遣返移民為主的經濟戰爭之啟動。
張瑞雄
2025-04-04 07:10
張瑞雄觀點
川普政策
美國關稅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考驗民主韌性,挑戰全球秩序
自從川普重返美國政壇,全球秩序彷彿再次陷入動盪與不安,川普無疑已成為國際社會難以忽視的重大變數。觀察川普近期所作所為,不僅考驗美國民主制度的韌性,更挑戰著全球國際關係的基本原則和規則。事實上,川普的領導風格與政策取向,正迫使各國迅速調整應對策略,影響全球局勢。
張瑞雄
2025-03-26 07:10
川普
全球秩序
民主挑戰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張瑞雄觀點:丹麥國徽變更抗川普─關乎主權與歷史堅持
最近丹麥國王腓特烈十世做了一項震驚多方的措施,他修改了延續五百年的皇室國徽設計,將格陵蘭與法羅群島的象徵性圖案置於更顯眼的位置,而原先代表北歐卡爾馬聯盟的三頂皇冠則被移除。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丹麥國內的議論,更被解釋為對美國前總統川普多次聲稱欲購買或「佔領」格陵蘭島的直接回應。
張瑞雄
2025-03-20 07:10
丹麥
川普
格陵蘭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商業
張瑞雄觀點:Tesla的品牌危機
特斯拉(Tesla)曾經是全球電動車市場的領頭羊,象徵著環保、科技創新與未來交通的理想。但近期的市場變化顯示,特斯拉不再是過去那個讓所有人趨之若鶩的品牌。根據最新的報導,許多消費者,甚至是忠實車主,正在拋售特斯拉的車輛,而背後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與其創辦人兼執行長埃隆·馬斯克(ElonMusk)的政治立場有關。
張瑞雄
2025-03-14 05:50
特斯拉
馬斯克
川普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張瑞雄觀點:假資訊的擴散與認知偏差─民主社會的挑戰
在當今數位時代,資訊的傳播已不再受傳統媒體的限制,而是透過社群媒體、部落格與即時通訊軟體,以驚人的速度影響大眾。隨著資訊傳播的便利性增加,假資訊(misinformation)與錯誤資訊(disinformation)也日益氾濫,對民主社會構成嚴峻挑戰,而且假資訊的影響並不僅限於「被騙」的個人,也會加深群體內部的偏見,使社會進一步分化。
張瑞雄
2025-03-08 06:40
假資訊
政治宣傳
數位素質
評論
國際
國內
專欄
科技
AI
張瑞雄觀點:AI發展是否會如原子彈般毀滅人類?
自從AI(人工智慧)技術快速發展以來,關於其未來影響的討論便從未停止。有人認為AI將成為促進人類進步的重要力量,但也有許多聲音擔憂,若AI的發展缺乏節制,是否可能帶來毀滅性的後果,如同上世紀原子彈的誕生一樣。
張瑞雄
2025-02-25 06:40
AI
自主武器
決策型AI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張瑞雄觀點:政府縮減與人性
美國聯邦政府正經歷一場大規模的裁員潮,這場裁員不僅影響到數以萬計的聯邦員工,也對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總統川普和企業家馬斯克的聯手行動引發廣泛爭議,這場「改革」以摧毀無數公務員的職業生涯與家庭穩定為代價。政府縮減是否應該以如此粗暴的方式推動?在「改革」的背後,我們是否忽視了最基本的人性考量?
張瑞雄
2025-02-18 05:45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川普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AI
張瑞雄觀點:DeepSeek改變AI競爭
中國AI新創公司DeepSeek的崛起,對全球AI產業帶來了強烈震撼。這家公司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開發出與OpenAI相媲美的模型,顛覆了過去關於AI開發成本與效能之間的既定假設。在短時間內,DeepSeek的模型在多項評測中超越了OpenAI的公開版本,甚至成為AppleAppStore上下載量最高的應用之一。這一現象不僅引起了美國科技界的激烈反應,也帶來了有關技術創新、知識產權與全球AI競爭的廣泛討論。
張瑞雄
2025-02-02 06:5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AI
評論
國際
政治
財經
專欄
商業
張瑞雄觀點:科技公司與新政治現實的共舞
當川普在2025年再次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時,科技界的巨頭們將齊聚一堂,以示支持。這一現象反映了商業與政治之間不斷深化的相互依賴,也代表了企業在動盪時代的求存之道。從Meta的馬克·祖克柏到亞馬遜的傑夫·貝佐斯,這些商界領袖的參與不僅意味著對新一屆政府的支持,也傳遞出他們對未來政策影響力的期待。
張瑞雄
2025-01-19 06:4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川普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2.0充滿挑戰與爭議─加劇社會分裂加劇衝擊國際合作
2025年1月20日,川普將正式宣誓就職,開啟了他的第二個總統任期。這位充滿爭議的政治人物再度入主白宮,標誌著美國政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保守主義議程以及對全球局勢的影響,無疑將成為未來幾年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張瑞雄
2025-01-07 05:35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川普
評論
國際
軍事
專欄
科技
AI
張瑞雄觀點:人工智慧戰爭的崛起─從烏克蘭到加薩戰場
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這項技術正逐漸成為全球衝突中的關鍵要素。無論是在烏克蘭的戰場上,還是以色列與加薩的對峙中,AI都已經成為改變戰爭的強大力量。但這種技術的廣泛應用同時也引發了關於倫理、法律與人道主義的問題。
張瑞雄
2024-12-29 06:4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AI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張瑞雄觀點: 川普政策對企業的影響─潛在風險與壓力升高
川普成功當選,對企業界帶來了諸多影響。隨著川普重新執政,他所承諾的減稅、減少管制及提高關稅等政策,企業應該思考如何因應這些變化。
張瑞雄
2024-12-20 07:1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川普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AI
張瑞雄觀點:周杰倫 AI與音樂影視產業
周杰倫最近在台北大巨蛋的演唱會高潮不斷,江蕙、動力火車、五月天、張惠妹相繼登台擔任嘉賓,唯一可惜的是周杰倫沒有想到請出剛剛離去的劉家昌擔任貴賓(PosthumousGuestStar)。我們不知周杰倫對人工智慧(AI)的態度如何,但能夠讓劉家昌虛擬和周杰倫同台絕對能代表華人音樂的盛世和傳承。
張瑞雄
2024-12-11 06:3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AI
評論
國內
藝文
專欄
張瑞雄觀點:美好時代的消逝
在短短數日內,華語文壇與樂壇相繼失去了兩位巨擘:音樂教父劉家昌先生於12月2日辭世,享壽81歲;而知名作家瓊瑤女士則於12月4日離世,享壽86歲。這兩位藝術家的先後離去,象徵著一個黃金時代的結束,令無數人深感惋惜與哀痛。
張瑞雄
2024-12-06 05:5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瓊瑤
評論
國際
兩岸
軍事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不能讓AI控制核武
人工智慧(AI)技術在短短數十年間,以驚人的速度進步,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方面。無論是醫療、教育,還是國防與安全,AI的應用無所不在。但隨著技術的快速擴展,其潛在風險和不當使用的問題也逐漸顯現。最近Meta開放的Llama模型被中國軍方用於開發軍事分析工具,Meta也允許美國國防部使用其模型於軍事用途,顯示了AI技術的潛在威脅和風險。
張瑞雄
2024-11-26 07:00
張瑞雄
AI
核武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用人忠誠為上,埋下國家治理隱患
美國政治的每一次轉折,皆引發全球的震盪。川普的再次當選及其內閣選擇,則更進一步挑戰了傳統政治模式和社會秩序。他以「忠誠至上」取代過去的「專業至上」,對其新一屆政府的政策方向與施政風格,埋下深遠的隱憂。
張瑞雄
2024-11-19 07:0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川普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當選科技業低頭
隨著川普的再次當選,美國政治和經濟將有新一輪的衝擊與改變。川普的勝利,尤其是他在普選票與選舉人票的雙重勝出,反映出美國選民對傳統政治的不滿和對戲劇化強人的青睞。這場勝利為美國的社會與經濟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全球科技與金融市場也將隨著動盪。
張瑞雄
2024-11-13 06:30
川普
美國
出口業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張瑞雄觀點:華盛頓郵報放棄背書─媒體公信力與企業利益的拉鋸戰
美國大選進入最後階段,此時華盛頓郵報宣布放棄為總統選舉的候選人背書,此決策顯示了媒體、公眾信任和企業利益之間的複雜關係。作為一家擁有龐大影響力的媒體機構,華郵選擇在此關鍵選舉時刻保持「中立」,並非僅僅是其持有人貝佐斯對「信任」的考量,而是反映了媒體控制權如何影響新聞報導的深層議題。這一背書爭議不僅涉及貝佐斯個人對公眾媒體的掌控,還暗示出當代媒體在超級富豪持有之下,如何在影響力和利害衝突間搖擺。
張瑞雄
2024-11-01 07:10
張瑞雄
華盛頓郵報
貝佐斯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億萬富翁的政治賭博
特斯拉電動車創辦人馬斯克(ElonMusk),不僅是全球首富,更是科技創新領域的代表人物。近來他與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緊密聯繫,將他推上了一個更具爭議性的政治舞台。從資助川普的競選活動到公開宣傳政治觀點,馬斯克的行為引起了大眾的爭議。他要每天發放一百萬美元獎金給賓州的登記選民,並鼓勵他們簽署支持憲法的請願書,這一舉動不僅涉及政治,更挑戰了美國選舉法的合法性。
張瑞雄
2024-10-28 07:00
特斯拉
馬斯克
汽車電動車
評論
國際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諾貝爾獎鞏固AI在當代科學的地位
今年諾貝爾獎將人工智慧推向了世界科學的頂端,特別是在物理學和化學領域的雙重勝利,令人對AI的現狀及其未來潛力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這些獎項不僅突顯了AI在科學研究中的深遠影響,還引發了人們對諾貝爾獎領域的爭論。
張瑞雄
2024-10-19 06:30
張瑞雄
AI
諾貝爾化學獎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AI監理的挑戰
在當前人工智慧(AI)快速發展的時代,對其進行適當的監管與規範,已成為全球討論的焦點。美國加州州長紐森最近否決了一項規範AI產業的法案,這不僅讓矽谷震動,也引發了美國各州對於如何填補聯邦立法空白的討論。
張瑞雄
2024-10-05 06:3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人工智慧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科技公司領導人的政治立場─馬斯克VS祖克伯
美國大選火熱進行中,科技界兩位重要人物,Meta(臉書的母公司)的馬克·祖克柏和特斯拉及X平台的埃隆·馬斯克,在當前美國政治環境中有著截然不同態度,反映了當代社會中科技公司創辦人所面臨的政治壓力與自身利益考量的多重挑戰。
張瑞雄
2024-09-23 05:40
張瑞雄
川普
馬斯克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AI產業是否泡沫化
AI產業是否正在經歷泡沫化階段,如同2000年代的dotcom泡沫,尤其是在Nvidia等AI相關企業經歷股票價格劇烈波動之後。這樣的情況讓人不禁反思,AI是否真的是一個長期穩定的增長領域,還是只是一個短期的投資狂熱?
張瑞雄
2024-09-14 06:30
張瑞雄觀點
張瑞雄
AI
評論
政治
專欄
張瑞雄觀點:清廉,是民主社會不可妥協的底線
最近台灣檢調單位對多起政商勾結的案件展開調查,引發社會高度關注。這些案件中,無論是政客接受賄賂、濫用職權,還是企業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影響政策,都突顯出台灣政壇中的一個頑疾,官商勾結。這不僅損害了政府的公信力,更嚴重侵蝕了民主政治的基礎。
張瑞雄
2024-09-02 06:4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清廉
評論
國內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Deepfake(深度造假)的興起
Deepfake技術的出現將社會帶入了一個複雜的AI時代,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發展成為一種具有深遠影響的多面向現象。從好萊塢電影公司到政治宣傳,Deepfake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引發了重大的道德、法律和社會問題。
張瑞雄
2024-08-24 06:30
張瑞雄觀點
張瑞雄
Deepfake
評論
國內
歷史
專欄
文化
張瑞雄觀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
農曆七月,又稱為鬼月,在台灣及其他華人地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月份。在這段時間,台灣民眾普遍會進行一系列的宗教與民俗活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元節。中元節是用來祭祀亡靈和祖先的節日,這一天,台灣民眾會準備供品、香燭,舉行普渡儀式,祭拜孤魂野鬼及祖先,以示慎終追遠的精神。
張瑞雄
2024-08-17 06:30
民進黨
鬼月
農曆七月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當「怪異」成為民主黨強有力的選戰修辭武器
在美國政治領域,語言和敘事在塑造公眾認知和影響選舉結果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自從拜登退選到現在賀錦麗選定副總統搭檔,最近美國的政治局勢提供了一個令人著迷的視角,讓我們了解語言、策略以及政治情勢的意外轉折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張瑞雄
2024-08-13 07:00
張瑞雄
民主黨
共和黨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賀對決,世界的未來在等待中
在這個酷熱的夏季,美國的政治舞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轉折。總統拜登在黨內和金主的壓力下,宣布他不會尋求連任,並推薦副總統卡馬拉哈里斯(賀錦麗)成為民主黨候選人,本來就充滿緊張和分裂的政治局勢現在更加撲朔迷離,迎接賀錦麗和前總統川普之間的激烈攤牌。
張瑞雄
2024-07-31 06:40
賀錦麗
總統大選
川普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英雄出少年
如果運動可以振奮人心,現在世界最興奮的國家應該是西班牙,他們的網球明星阿爾卡拉斯(CarlosAlcaraz)在溫布敦大滿貫網球錦標賽奪冠,然後國家足球隊在歐洲杯稱王,國家雙喜臨門。
張瑞雄
2024-07-21 06:30
西班牙
阿爾卡拉斯
網球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讓英國再次認真」─施凱爾的機遇與挑戰
7月4日舉行的英國大選終結了保守黨14年的統治,工黨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工黨領袖施凱爾爵士(KeirStarmer)被國王查理三世任命為新首相,英國新政府將面臨新的挑戰和機會。
張瑞雄
2024-07-08 07:0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英國大選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AI搜尋引擎的問題
人工智慧(AI)的出現開創了網路搜尋的新時代,這些AI驅動的搜尋引擎徹底改變我們在網路上尋找和消費資訊的方式,但是AI的方法和對網路生態系統影響重大,特別是在網路內容的歸屬、侵犯版權和新聞業的未來方面。
張瑞雄
2024-06-29 06:30
人工智慧
搜尋引擎
虛假資訊
評論
政治
兩岸
藝文
專欄
張瑞雄觀點:藝人的困境
當台灣最大的搖滾樂團五月天在北京標誌性的鳥巢體育場登台時,台灣正因大陸最新的軍事演習行為而感到震驚。兩天來,台灣被大陸軍艦和戰鬥機包圍,當然,五月天主唱阿信在向數萬粉絲發表講話時並沒有提及緊張局勢,而是說:「我們中國人來北京一定要吃烤鴨!」
張瑞雄
2024-06-19 06:40
五月天
表態
中國
評論
國際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張瑞雄觀點:「仁來瘋」─台灣如何在AI霸權戰爭中自處?
2024年6月初,科技界的目光聚焦台灣,各大半導體公司CEO紛紛降臨首都台北。他們來參加Computex,這是一個一年一度的貿易展,它已從相對小眾的個人電腦博覽會轉變為新興人工智慧(AI)的重要峰會。這場狂熱的中心人物是輝達創辦人黃仁勳(JensenHuang),他在訪問期間受到了搖滾明星般的待遇,引發了一種被稱為「Jensanity」(JensenInsanity,仁來瘋)的現象。
張瑞雄
2024-06-12 06:50
人工智慧
黃仁輝
輝達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瑞雄觀點:川普的判決突顯美國社會的深層分裂
川普因在2016年總統選舉前封口費醜聞而偽造商業記錄的34項罪名被定罪,這是前所未有的,代表了「無人能淩駕於法律之上」的原則,這也是美國民主的基石。但是這一判決的政治和社會影響遠遠超出了法律領域,此次定罪引起了不同的反應,反映了當代美國政治的兩極分化。
張瑞雄
2024-06-05 07:00
川普
美國
美國總統
評論
政治
專欄
張瑞雄觀點:不改暴力惡習,民進黨辜負李遠哲
頂著諾貝爾獎光環的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在公元兩千年三月總統大選前十天,公開挺扁,並喊出「台灣要向上提升」的口號,感動了多少知識分子,也把陳水扁送進總統府。那時的民進黨,多少還有點理想性,「全民政府,清流共治」,但自此之後民進黨江河日下,理想性漸失,如今只是掌握權力的怪獸,靠著網軍、側翼、群眾運動和抹紅來對付反對份子。
張瑞雄
2024-05-30 06:3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國會改革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商業
張瑞雄觀點:保障合法有利發展,許可制對絕對優於報備制
為了管理多層次傳銷事業,公平交易委員會在民國103年制定了「多層次傳銷管理法」,其中第二章規定了多層次傳銷事業之報備規定,亦即對於影響很多小老百姓的民生經濟活動,採取的是最低限度的「報備制」,實施以來到目前為止完成報備的公司只有372家(參考公平會網站),相對於坊間和民間傳銷和直銷的蓬勃發展,你相信嗎?
張瑞雄
2022-04-25 14:30
張瑞雄
張瑞雄觀點
傳銷業
新聞
政治
國內
「現在不做,將來一定會後悔」產業學界促行政院設資訊長
資訊立法策進聯盟今(9)日舉行學界力促政府設「資訊長」記者會,義美食品總經理高志明表示,希望政府可以新設1個至少行政院等級的「資訊長」,也願意為此跟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好好談一談,因為現在全球進入數位化的競爭時代,台灣應該要不落人後,建立一個足以統整政府數位政策的職位,希望政院可以給明確的回答。
施孝衡
2017-06-09 15:16
高志明
莊淇銘
張瑞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