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政府正經歷一場大規模的裁員潮,這場裁員不僅影響到數以萬計的聯邦員工,也對美國社會的價值觀產生深刻影響。總統川普和企業家馬斯克的聯手行動引發廣泛爭議,這場「改革」以摧毀無數公務員的職業生涯與家庭穩定為代價。政府縮減是否應該以如此粗暴的方式推動?在「改革」的背後,我們是否忽視了最基本的人性考量?
聯邦員工的裁撤來得突然且殘酷,許多受影響的員工從事的是與公共利益息息相關的工作,例如農業發展、教育、退伍軍人事務、國際援助等。他們原本選擇政府工作,是因為相信公共服務的價值,如今卻被冷酷地掃地出門。一些人甚至在情人節前夕收到解雇通知,頓時陷入財務與心理的雙重困境。
很多人因為尋求更長期的安全感而選擇進入政府部門,原本深信聯邦政府提供的穩定性,現在卻發現,這份工作竟比私人企業更不可靠。被解雇員工的家庭現在面臨沉重的經濟壓力,孩子則因為父母親的失業而受到心理創傷。
政府精簡的概念本身並非錯誤,美國聯邦政府的確存在資源浪費的問題,如何有效運用納稅人的金錢,確保資金流向真正需要的地方,確實是政府應該思考的問題。但這次裁員的方式卻讓人質疑,這到底是必要的改革,還是帶有政治色彩的清算行動?
馬斯克的態度尤其令人憂心。他在社群媒體上公開發文攻擊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甚至宣稱這是「犯罪組織」,應該立即解散。此外他還發表冷嘲熱諷的貼文,聲稱自己「花了一個週末,把USAID送進了木材粉碎機」,顯示出一種近乎嬉戲的態度,彷彿這場影響成千上萬家庭的裁員行動,只是一場娛樂。這種毫無人道考量的做法,已超越了政策辯論的範疇,而成為純粹的殘忍。
川普與共和黨內部的強硬派則選擇沉默,默許這場大規模的裁員。他們的核心邏輯是:政府應該縮小,效率應該提高,但他們對於裁員帶來的社會影響毫無興趣。更令人擔憂的是,川普的幕僚曾公開表示,他們希望讓政府員工「陷入創傷」,這種刻意製造痛苦的態度,已經不只是施政手段,而是一種政治報復。
這場裁員行動也可能引發更廣泛的經濟問題,失業潮的爆發將使更多美國人依賴政府的社會福利,加重公共財政負擔。許多被裁員的公務員原本擁有穩定的購買力,如今卻陷入經濟困境,這將對消費市場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影響房地產市場與貸款市場的穩定。
如果這場裁員潮只是為了減少政府開支,那麼川普與馬斯克應該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計畫,而非透過一場突如其來的解僱風暴來達成目的。真正的政府改革應該包括透明且合法的縮編機制、提供轉職與再訓練機會、確保關鍵公共服務不中斷等等,而非粗暴地無差別式掃地出門。
川普與馬斯克試圖削減政府,這無可厚非,但他們的做法卻顯示出對人性與社會責任的極度漠視。政府的存在不只是為了執行政治理念,更重要的是服務人民。如果裁員是必要的,那麼它應該是一個理性且有計畫的過程,而不是一場對公務員的羞辱與報復。
*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