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專訪》「談烏托邦,不如保護尊嚴」潘鳴嘯見證中國「失落的一代」幻想破滅

2018-04-17 09:40

? 人氣

潘鳴嘯詳細考證官方、民間資料,訪談知青之後,提出新的論述,於2004年出版《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1968-1980)》(法文版,繁體中文、簡體中文版分別於2009年、2010年出版)認為運動的主要動機並非「解決城市就業壓力」,有其複雜的背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75年的上山下鄉海報「熱烈歡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幹革命。」(Chineseposters.net)
1975年的上山下鄉海報「熱烈歡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幹革命。」(Chineseposters.net)

潘鳴嘯發現,城市青年下放至農村時,也有另一批農民到城市找工作,雙方都至少有800萬人,進行「城鄉勞動力」的大交流,因此這個政策的實施結果「根本不存在真正的經濟理由」。因此潘鳴嘯分別以意識形態動機、政治動機、經濟動機,解釋政府推動上山下鄉的原因。他認為,毛澤東為了緩解文革期間紅衛兵暴動的現象,期望加強「魅力領袖式」威權。知青上山下鄉,也符合毛澤東看輕知識分子,希望他們到農村「再教育」,以鞏固中共以農民起家的意識形態,進而培養革命接班人。

知青想回城 衍生貪污腐敗

這些在城市受教育,卻被政府要求「下鄉」的知青,成了這場運動的直接受害者,即潘鳴嘯筆下的「失落的一代」。因為政府以苛扣知青家長薪資、幹部住知青家作為手段,讓知青被迫簽下「自願書」。知青到了農村之後,發現農民勞動力過剩,加上農民並不像政府宣傳地那麼高尚,仍以自己的生活為優先,失望之餘,也興起「回城」的念頭。

潘鳴嘯說,現在很多人聲稱「毛澤東的社會沒有貪污腐敗」,他反而發現,那時期的貪污腐敗特別多。知青為了回城,無所不用其極,像是女知青對幹部獻身,幹部卻不應諾,加上醫師假造知青病退的證明,讓知青有機會回城,出現各式各樣的社會問題。

1970年的上山下鄉海報「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Chineseposters.net)
1970年的上山下鄉海報「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Chineseposters.net)

共產黨內部評價:「我們花了70億(人民幣),買了4個不滿意:知青不滿意、知青家長不滿意、農民不滿意,連幹部和國家也不滿意。」潘鳴嘯指出,雖然中共並未宣告運動正式結束,但在1980年就放棄了這項政策,以完全失敗收場。

希望從歷史學到教訓 「不可以改變人心」

潘鳴嘯認為,自己花費多年時間,研究上山下鄉,主要希望民眾從歷史「學到教訓」。他指出,共產黨已經了解到「不可以製造『新人』、不可以改變人心,人會慢慢演變,可是你不能一下子就創造沒有私心,不會保護自身利益的人們。」

20180414-潘鳴嘯教授專訪。(顏麟宇攝)
潘鳴嘯教授希望民眾從中國上山下鄉的歷史學到教訓。(顏麟宇攝)

潘鳴嘯也希望認識上山下鄉歷史的民眾了解,在特殊的體制之下,一個領袖能強加自己的想法。「即使整個社會的人都不要,還是要接受,沒辦法。」他認為,若當時的政府能夠調整政策,提供農民固定工資,培養本地農民開墾、受教育,反而更有機會促進地方發展。

共產黨目標:不要失去政權

潘鳴嘯分析,近年來共產黨確實從此學到教訓,認知到尊重社會的基本利益。中國經濟模式也隨著改革開放,朝向資本主義發展。然而問題是,「經濟開放了,政治方面要怎麼適應?」於是1980年代,共產黨就有政治游移、搖擺的問題,前中共中央總書記趙紫陽就曾提出「黨政分離」的構想,但在六四天安門事件後,中共就不再談政治改革了。

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攝於1984年1月11日(AP)
中國前領導人趙紫陽,攝於1984年1月11日(AP)

「共產黨是龐大的利益集團,他們不要失去政權。」潘鳴嘯觀察,中共體會到,一旦繼續施行政治改革,可能失去對政權的控制,所以在江澤民、胡錦濤執政時,留給社會比較大的空間。

「習近平不會當另一個毛澤東」

中國人大今年3月修憲,取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任期限制,意在為習近平延續執政鋪路,外界研判,習近平可能要向毛澤東看齊。但潘鳴嘯認為「習近平不會當另一個毛澤東」。他分析,毛澤東有絕對的合法性,可以讓青年鬧革命、聽他的話。潘鳴嘯指出,習近平比較可能會效法史達林、劉少奇,制度化地控制共產黨政權,不會再發起群眾運動。

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發言。(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發言。(美聯社)

潘鳴嘯也坦言,不知道中國政局會如何發展。他認為,中國若邁向極權,一開始可能很成功,大家都聽領導的話。但就歷史的規律來看,總有一天會有問題。「不可能有一個人一輩子不犯錯誤,而且你愈有權,就愈脫離實際,這是沒有辦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