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生活:《羊道─前山夏牧場》選摘(2)

2021-11-15 05:10

? 人氣

本書作者李娟說,有一個統計,在哈薩克牧民中,遷徙距離最長、搬遷次數最多的人家,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這真是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民族,一支密切依循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狀態的人群。(資料照,圖/台中市政府)

本書作者李娟說,有一個統計,在哈薩克牧民中,遷徙距離最長、搬遷次數最多的人家,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這真是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民族,一支密切依循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狀態的人群。(資料照,圖/台中市政府)

有一個統計,在哈薩克牧民中,遷徙距離最長、搬遷次數最多的人家,一年之中平均每四天就得搬一次家。這真是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民族,一支密切依循季節和環境的變化調整生活狀態的人群。生活中,似乎一切為了離開,一切都在路上。青春、衰老、友誼、財產......都跟著羊群前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動盪的生活選擇了輕便易攜的氈房。據說,氈房和蒙古包的區別僅僅在於屋頂放射狀的檁桿—蒙古包的檁桿是直的,氈房的檁桿根部稍彎。

到了駐地,拉開幾排紅色房架(網格狀木柵欄,可以拉伸折疊),圍在空地上支穩、綁牢,牆就出現了。牆上支起幾十根細長的紅色檁杆,撐起一個圓天窗,房頂也有了。再把這具紅色的骨架外裹上大塊的氈蓋,纏上美麗的手工編織的寬帶子。不到一個小時,一頂房子便穩穩當當地立在了大地上。簡單又結實,漂亮又保暖。

可是,在匆忙緊張的轉場途中,搭這樣的房子也是費事的,便湊合著住兩排房架子支成的「人」字形「依特罕」。

當我第一次聽到「依特罕」這個詞時,琢磨了很久。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依特」的意思是狗,「罕」是房子。難道是「狗窩」,意其簡陋?

我向卡西請教,她認真地否定了。她說:「狗的腰。」......但是狗腰怎麼會和臨時帳篷聯繫到一起呢,二者毫無相似之處,狗可是有四條腿的。

為了確認自己是否聽錯了,我指著班班說:「班班塔罕(班班的腰)嗎?」

從此之後,大家一提到依特罕,都笑稱為「班班塔罕」。

作為臨時的擋風避雨處,低矮狹窄的「班班塔罕」並不舒服。大家蜷身其中,頭都抬不起來,餐布都鋪不開。但它畢竟是風雨世界裡唯一平靜的一道縫隙。在艱辛的搬遷途中,只要「班班塔罕」一支開,意味著一路以來所有的痛苦開始退卻。那時,我趕緊脫了濕透的褲子鑽進去,裹著僅剩的一床沒給雨澆濕的被子一動不動。可痛苦總是一程一程逐漸退卻的,不會突然消失。那時卡西若在外面用漢語大喊:「李娟!羊的來了!羊的趕!」我只得又爬出去穿上濕褲子跑進雨中......

來我家雜貨鋪買鞋子的牧人,大多會買大兩個碼的。以前不能理解,以為大家未免太貪心了,又不是買麵包,同樣的價錢,越大的越划算,後來才知道買大鞋子是為了能多穿幾雙襪子。

於是,為抵禦遷徙路上的寒冷,我也準備了一雙大靴子。但是哪怕大了好幾個碼,整只腳陷沒在一堆厚棉襪中,寒冷到來時,還是輕易穿過重重襪子攥住我的雙腳。

啟程前的那些時刻,午夜黑暗的駐地上,大家沉默著打包、裝駱駝。寒氣和夜色一樣濃重,草地凍得硬邦邦。我一邊幹活,一邊不停跺腳,下巴緊縮在豎起的外套領子裡。太陽能燈泡發出的光像無力的手,只能推開幾米寬的黑暗。大包小包的物事堆在拆完氈房後的空地上,成年駱駝一峰挨一峰跪臥旁邊,深深地忍耐著。捆紮好炊具,疊好氈蓋之後,我就再幫不上什麼忙了,便站在不礙事的空地上等待啟程。停止活動後,沒一會兒便冷得牙齒咯咯打戰。那時心想:現在就凍成這個熊樣,接下來還有將近二十個小時的跋涉呢!不由深感絕望。能挨過去嗎?這鐵一樣硬的寒冷......轉念又想,咳,總不至於一直這麼糟糕,天亮後溫度肯定會升高。如果是個晴天,太陽出來了還會更暖和。況且等騎到了馬背上,馬肚子熱呼呼的,起碼兩條腿就不會冷了,況且又穿著這麼大的鞋......於是,強烈盼望天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