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  

約 53 項搜尋結果
賴清德總統日前宣示將成立主權基金。(資料照,總統府官網)

邱泰達觀點:國家主權基金─從資本工具到世代正義的公共治理轉向

因應颱風丹娜絲來襲,市長侯友宜今天上午召開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首次工作會議。(示意圖/柯承惠攝)

颱風丹娜絲7/7颱風假最新通知!北北基桃宣布了

(示意圖/取自pexels)

季凡觀點:投資與賭博有什麼不同?

股票、股市、理財、台股(資料照/取自PhotoAC)

美股創高、台股強彈!專家示警:3類資產過熱,「這時間點」別追高!

賺錢的原理來自珍惜和精打細算的觀念,為此要做的便是安全又精明的投資。(示意圖/取自Pexels)

窮二代「賭場悟道」 ,公開小額買股心法:錯誤的投資方法,讓潛力股慘變廢紙

新光三越台中中港店2月13日發生氣爆,搜救人員在現場搜救。(資料照,台中市政府消防局提供)

新光三越氣爆檢討》沒有風險管理意識 施工工地成火災的最大破口

眾所矚目的第十二屆「台灣傑出金融業務菁業獎」得獎名單揭曉,永豐金及永豐銀行合力摘下6項大獎。

永豐金控、銀行獲《菁業獎》6大殊榮 人力發展/數位金融/消費金融/法人信託/風險管理/綠色金融專案

達人高中董事長吳韻樂(左起)、達人高中校長李美鶴、愛無限社會企業創辦人張雅如、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新光人壽總經理黃敏義3日於記者會上合影。(新光人壽提供)

魏寶生扮推手!新壽推廣生命教育 籲國人重視風險管理

資深財務規劃師精準分析出在有錢人身上看到,使他們成功的3個重要日常習慣。(示意圖/取自Pixabay)

一個人有不有錢,不是看豪車名錶!理財專家揭「3大富豪習慣」,花最多錢在這件事

修平科大盛大舉辦「ESG X 碳盤查-企業雙軸轉型論壇」。(圖/修平科技大學)

助企業盤查碳足跡與實踐ESG新契機 修平科大與中華法律風險管理學會辦雙軸轉型論壇

企業過度節省人力成本,會很容易出大事。(圖/Pixabay)

企業過度節省人力成本,會很容易出大事!就算小公司也要顧好內控,才不會惹麻煩

財團法人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曾於2017年建議,我爭取自貿協定,可從EFTA(歐洲自由貿易協會)著手。(新世代金融基金會提供)

籲借鏡印度 陳冲:政府爭取自貿協定眼裡不要只有「豪華版」

作者指出,個資外洩風險是因內部流程失效、資訊系統權限設罝不當及人員錯誤等異常事件導致,圖為示意。(資料照,柯承惠攝)

觀點投書:因應個資外洩高裁罰,完善風險管理制度

經濟大恐慌最後結束可以歸功於兩個因素:首先,美國羅斯福總統一系列的新政;再者,歐洲富人的黃金大量流入美國,皆增加了美國資金供應實體經濟之能力。(資料照,美聯社)

銀行家觀點》經濟大恐慌後的百年沉思

作者指出,目前世界上77%的財富掌握在60歲以上年長者手中。(資料照,陳明仁攝)

觀點投書:科技驅動長壽商機與資安風險控管

2023年3月10日,美國矽谷銀行(SVB)因流動性不足突然倒閉,結束40年營運,寫下美國歷來規模第2大的銀行倒閉案。(資料照,美聯社)

蔡明欽觀點:矽谷銀行末日啟示錄─破繭而出的金融業企業文化

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帶領摩根大通成為「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美聯社)

華爾街出事,政府官員拿起電話先找他!摩根大通的戴蒙,如何成為救市主?

上世紀末的一場對沖基金災難,讓華爾街幕後大佬亂了陣腳。(美聯社)

這支反骨天才組成的頂尖對沖基金,差點引發全球股災,聯準會卻最後一刻才出手?

傳統貨幣漸漸被取代,當數位貨幣開始盛行...(圖/William_Warby@flickr)

葉家譽觀點:國際金融的總經趨勢

SAS台灣總經理陳愷新在用戶交流年會中分享,體制健全的公司也可能因極端氣候衝擊而面臨重大危機,進而影響履約能力。(圖/SAS提供)

金融保險業迎戰「綠天鵝」 AI風險管理化解四大挑戰

班克曼-弗里特的個人風險偏好讓他被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吸引。(ROBYN DAMIANOS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華爾街日報》成也風險,敗也風險:FTX創始人班克曼-佛里特的大起大落

富邦集團董事長蔡明忠出席「第四屆蔡萬才台灣貢獻獎」頒獎典禮。(蔡親傑攝)

富邦防疫險慘賠,蔡明忠坦言「對不起父親」:沒做好風險管理

彰化即將迎來下一次首長選舉,但財政狀況卻受到質疑。圖為縣長王惠美帶領縣府團隊北上列席簡報。(資料照,彰化縣政府)

觀點投書:省錢還是沒錢?彰化縣政府的財務風險控管危機

易宗負責人汪世凱(圖)控訴力山積欠貨款,但力山指他真實目的是要力山把8千萬元庫存買下來,雙方各執一詞。(圖/商業周刊)
3月16日,理律資深合夥人陳長文(左三)、律盟智財管理公司董事長李光燾(右三)、總經理林宗宏(右一)、律盟風管公司董事長李念祖(左二)、總經理蕭偉松(左一)16日舉行「律盟風險管理顧問公司、律盟智財管理顧問公司」發布記者會。(顏麟宇攝)

「被告之前,問題就要解決!」智財風險怎麼避,ESG怎麼做才對?理律幫台商找答案

前鎮科技園區舉辦疫情及中美貿易戰下供應鏈管理及佈局之挑戰說明會現場。(圖/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提供)

前科園區舉辦「疫情及中美貿易戰下供應鏈管理及佈局之挑戰」說明會

吉茂精密董事長兼總經理劉彥狄。(圖/商業周刊)

催收銀行員賣水箱,它營收飆新高、勁敵爆破產 全台每10台車,就有6台裝吉茂的產品

中國(AP)

美中軍方高層視訊會談!拜登任內首見,美方重點:危機與風險管理

上流哥曾見證2000年網路泡沫、2003年SARS和2008年金融海嘯3次股災的威力,他鼓勵投資人謹慎操作,"想辦法持續留在場內,你才可以繼續玩。"示意圖非本人。(圖/Unsplash)

寧可少賺,也不要只追求高報酬! 前基金經理人曝「風險控管」關鍵:持股比重建議這樣分配

疫情震盪加上股市多頭,其實暗藏許多風險,做好風控來保障自身是當務之急。(圖/取自photoAC)

你也是投資賺小錢,三級警戒花大錢?財務顧問:疫情下理財注意3重點

聰明投保保險,為自己和珍重的家人避免疾病等危難時刻遭受雙重打擊(圖/取自photo-ac)

保險不只要高CP值,還能創造老後穩定現金流?財務顧問教你投保3大原則

作者表示,能在股市持續獲利的高手,基本要「本金多」、「勇氣足」、「知識豐」及「有紀律」。(示意圖/取自pexels)

股災後大反彈,如何投資才能賺好賺滿?過來人曝4關鍵,少任何一個都可能讓你獲利歸零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完成主管機關所需8項內容,今天由郭妻曾馨儀(右一)代表遞件。(BBC News 中文)

購買疫苗慢慢慢,台灣陷外交與執政窘態 BBC:台灣遭遇哪些外交困境,國家風險管理是否有問題

保險該怎麼買?如何規劃適合自己的保單。(示意圖/取自Unsplash)

預算有限小家庭,該如何買保險?專家曝4個常見迷思先搞懂,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大保障

環團出身的綠委洪申翰表示,因為學者投入藻礁生態調查研究,才有現在的三接離岸方案。(資料照,盧逸峰攝)

接氣站離岸不影響藻礁生態?環團出身綠委:需要更多科學驗證

第十屆菁業獎頒獎典禮18日舉行,中信銀行以「私校退撫儲金自主投資平臺」獲「最佳信託金融獎」特優肯定,圖為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左)頒獎予中信銀行總經理陳佳文(右)。(中信銀行提供)

中信銀行數位能力獨冠群雄 一舉囊括「菁業獎」6項大獎肯定

朱水源理事長捐贈100所學校共3000本,由新北市新店大豐國小校長李春芳代表受贈。(圖/中華民國保險經紀人商業同業公會提供)

讓孩子從小開始 建立人生的風險管理觀念

疫情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影響了企業對風險的管理。(圖/JancickaL@pixabay)

後疫情時代》數位化成必要條件,調查:逾5成亞洲企業已做好準備!

只看新聞買股票就能賺大錢?投資菜鳥注意,小心3大地雷讓你賠到懷疑人生

只看新聞買股票就能賺大錢?投資菜鳥注意,小心3大地雷讓你賠到懷疑人生【影音】

你的資產配置適當與否,取決於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圖/nqylirus@淘圖網)

當道瓊狂瀉3000點,而你損失5%就失眠,那你的資產配置只能有20%的股票!

股票、股市(示意圖/ PIX1861 @pixabay)

你願意花多少錢買名牌咖啡杯?戰勝風險加入股海勝利組!

掌握風險管理之術,提升個人財富(圖/unsplash)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澄清花一千四百萬只是聘小編澄清假新聞。(顏麟宇攝)

觀點投書:砸錢澄清假新聞,不如協助農民做好風險管理

留美青年小提琴演奏家「林冠羽Kevin Lin」,年僅23歲已加入倫敦愛樂樂團(LPO)成為首席。(圖/thestrad)

隨著世大運聖火發光,用《向前行》讓世界認識台灣交響樂

青年個人照及工作室合影(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中市摘星計畫青年表現亮眼 林家進推廣原創桌遊試玩體驗

表面上看起來,互助社實在很難與商業銀行競爭。然而,正因為互助社規模小,且利潤均回饋給社員的特性,使得它們更能深耕社區或特定族群,發展溫暖的個人化客戶服務。(資料照,美聯社)

銀行家觀點》深耕社區互助合作,人人都能享有金融服務的普惠金融價值

千萬別輕忽了退休規劃,成了老後生活貧窮的「下流老人」(圖/Derek A.@Flickr)

退休前到底該存多少錢,老後才不會流落街頭?這4件事,養老前一定要想清楚

台灣鯛產業風險管理研討會 強調減化產量加強宣傳
想從容不迫退休,不僅要準備得早,也要準備得好。(圖/擷取自utc)

怎樣安享退休生活?最新調查顯示:2大因素是錢不夠用的焦慮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