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聿文觀點:美中新冷戰是美蘇冷戰的1.5版

2021-04-28 07:10

? 人氣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中美阿拉斯加會談,布林肯與楊潔篪在會談中互不相讓、火花四射。(美聯社,風傳媒合成)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日前推出了全面抗中的《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 of 2021),這份長達近300頁的法案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民主共和兩黨在對華政策上走向強化對抗的裡程碑式法案,用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法案的起草人之一孟南德斯的話說,它「讓我們的國家終於可以在權力、政治、外交、經濟、創新、軍事甚至文化等每一個維度上去面對中國的挑戰」,可以把它看作美中新冷戰成形的一個標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2018年算起,美中的對抗已近4年,但對美中對抗的性質,輿論一直存在分歧。川普時期尤其後期的美中關係,明顯滑向冷戰狀態,因為華盛頓公開宣稱其目標是對准中共及其黨魁習近平,把中共比作冷戰時期的蘇共,號召中國民眾和中共切割。美蘇冷戰的一大顯著特微就是意識形態較量。美國在杜魯門時期出台了冷戰宣傳的綱領性文件《史密斯一蒙特法案》,在意識形態上發起了對蘇宣傳攻勢和心理戰。川普後期與此類似,只是手段和程度不如冷戰時期。

拜登政府打擊和圍堵中國比川普更狠

拜登當政後,鑑於美中關係跌到谷底,壞得似乎不能再壞,外界一度認為華盛頓會緩和兩國關係。拜登在多個場合確也表示,美中非對手,不會進入冷戰,他把中國定義為美國最嚴峻的競爭者,但拜登政府實際延續了前任的強硬色彩,甚至在很多方面對中國的打擊和圍堵比川普更狠。特別是3月以來,華盛頓頻繁開展盟友外交,協調盟友的對華政策立場和行動,在新疆和台灣等問題上已經取得盟友的支持和配合。這也符合美蘇冷戰時期的另一特徵,即建立陣營圍堵對方。

事物都有自身的發展邏輯。中國人講究勢,一旦某種趨勢形成,要改變或扭轉它就很難,直到實現了這種趨勢的結果。拜登政府或者至少是拜登本人,或許沒有和中國打一場新冷戰的意圖,但雙方圍繞名為競爭實則對抗的布局及採取的手段,已經導向冷戰軌跡。在這種形勢下,美參議院外委會推出戰略競爭法案,既是此種邏輯發展的結果,也是美中今後對抗進一步加劇的起點。從法案的動議看,它是美國第一份跨黨派共同制訂對華戰略方針的重大法案,體現了美國兩黨及民眾共同抗中的共識,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新冷戰正式形成的標誌。

在整個冷戰時期,美國在地緣政治、經濟、軍事和意識形態等各方面全力遏制蘇聯的勢力擴張,如建立聯盟體系,實行出口管制,加強控制高新技術轉移,以及上面提及的宣傳戰和心理戰等以打垮蘇聯。戰略競爭法案也將動員多種外交、經濟和戰略工具抗衡中國,如在人權與民主、台灣與印太事務、科技競爭上和中國對抗。法案也要求美國官員抵制2022年北京冬奧會,對非洲和拉丁美洲給予更多援助,擴大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的涉足範圍,以及以更有力的發展投資銀行應對中國的國家開發銀行等。值得一提的還有,法案規定在2022至2026間,每年提撥3億美元給「對抗中國影響力基金」,以對抗中共在全球的「惡意影響」。故說它是一份全面的抗中法案並不為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