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讓孩子盡情地去「遊戲」吧!

2020-11-16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與其強迫孩子上許多課程,應讓孩子有適當的空間及時間遊戲,藉此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資料照,mapo@photoAC)

作者認為,與其強迫孩子上許多課程,應讓孩子有適當的空間及時間遊戲,藉此培養現代公民素養。(資料照,mapo@photoAC)

所謂「遊戲」是指小朋友在課餘時間,三五成群,自主性的聚在一起進行某種活動,例如早期的玩彈珠、打橡皮筋、跳房子,或較現代的打棒球、籃球鬥牛等等。遊戲可以是即興的也可以是定期安排的,但它們是有規範的,必須遵守規則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假如民主是一種基本素養,那就表示人人都應具有,且對於民主的概念是從小時候就已經內化在心靈裡、在腦海的思維裡。就如同遵守交通規則、看號誌燈,無論有人沒人、有車沒車,就是紅燈停綠燈行,這就是素養。而這樣的思維與作為必須從小規範起,特別是小時候與玩伴一起玩遊戲,參與的每個人必須合群、遵守遊戲規則與團體規範,否則就可能被排擠、排除在團體之外,無形中,小朋友也會察言觀色、遵守規範、盡力配合團體的要求,以得到參與遊戲的機會與樂趣。

阿德勒(Alfred Adler)在《理解人性》(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一書裡提到:「大人們應把遊戲當作教養的輔助工具,以刺激孩子的心靈成長、想像力與鍛鍊求生技巧。」又說「遊戲的重要性不僅是為未來做準備。最重要的,是孩子能透過遊戲練習社交能力,有助於培養社會意識。」因此,「遊戲」對孩子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民主課程。

無奈,由於社會經濟型態與家庭結構的改變,今天的小孩子除了學校課程以外,已經很少有「共同遊戲」的空間與時間了。

由於社會經濟型態的演變,現在的社會多數是雙薪家庭,家長(父母)都必須外出工作,小孩的教育就全數依賴學校以及下課後的安親班,他們的活動範圍大都被規範在特定的空間與固定的同伴,壓縮了自主選擇活動方式與活動夥伴的空間。在過去大家庭中,小孩的一舉一動有著好幾雙眼睛(祖父母、叔伯、姑嫂之類的)盯著,比較不敢造次。與堂兄弟姊妹一起玩耍時,除了遵守共同規範外,必要時也會有大人在旁裁判,它算是學習民主法治的重要過程,這是難得的民主教育。但這樣的情境畢竟是難以復得了。

小家庭的組合既然是無可避免的型態,那我們可否從學校課程的內容與組合重新思考,什麼樣的課程內容才是符合民主素養訓練所需要的?或許大家會說,學校課程又不只單是為民主素養之訓練而設。沒錯,那就是我們到底要我們的小朋友在小學階段學會了什麼?

小學生開心地在明亮的教室內上起英語話劇課。(圖/謝昇佑攝)
作者指出,小學生的放學時間約莫為下午2時,但放學並非學習的結束,應讓學生藉由社團或遊戲有更多探索或學習的機會。(資料照,謝昇佑攝)

就目前國小高年級課表內容而言,每週共開列了14門課共32節,其中國語5節、數學5節,英文、自然、社會各3節,音樂、體育、美勞各2節,其餘就有鄉土語言、資訊、綜合、健康、彈性等等。我要說是,如果小學階段的學習,是定位在讀、說、寫、算及基本學科知識,再加上健康知識、體能訓練、音樂與藝術的陶冶,也就是將上述的必要科目節數加總就是一週25-26節課(不計入鄉土語言、綜合……等)。若每週上課五天,每天只須排5堂課即可。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占用小朋友那麼多遊戲的時間?簡單的說,若能將課程簡化,排除一些不急於小學階段就須學會的課程,我們的小朋友其實可以快樂、盡情的去「遊戲」,從遊戲中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性向、潛能,並學習民主素養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