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民調不凖?還是成代罪羔羊?

美國大選民調高估拜登選情,部分原因是川普選民較晚決定投川普。(美聯社)

十一月七日星期六美國東岸上午十一點多,在紐約東村A大道和第七街交接口,朋友用手機拍來兩位女子在興致高昂人群圍繞下,一邊歡樂跳舞,一邊口中不斷唱著:“Thank you, Philly, thank you, Philly!”(感謝你,費城!感謝你,費城!)就在這個時間點,費城剛公布新一波開票結果,讓拜登在賓州的票數勝出川普五‰以上,足以讓美國電視和報紙媒體宣告拜登已達勝利的選舉人票。

這個宣告距離選舉日已過了四天。幾天來的開票結果不見明朗,除了讓拜登和川普支持者的心情七上八下,更因開票緩慢,出現不少關於開票的陰謀論。

這次搖擺選情的不只搖擺州,統計選票的速度也動搖人們對民調的評價。就在選舉當晚,川普在二○一六年勝出的中西部三州──賓州、密西根、威斯康辛保持領先,這個即時結果與選前民調預估不同,許多民眾開始在社群媒體開砲:「這次民調又不準了!」

開票龜速讓民眾對民調更不滿

先是民主黨支持者憤怒指出,選前民調呈現拜登大好是罪魁,讓支持者過於自滿而沒有積極出來投票。開票幾天後,當拜登得票慢慢逆轉勝出,川普這一方就說民調機構居心叵測,故意做出拜登的高民調,支持他的選民想到縱使出來投票也可能無法影響選局,從而壓抑投票意願 。

多數民眾不滿川普處理疫情的態度,決定了拜登的勝選。(美聯社)
多數民眾不滿川普處理疫情的態度,決定了拜登的勝選。(美聯社)

一樣民調結果兩樣情,再加上開票緩慢結果不明,更讓人不耐與不滿,亟需尋找代罪羔羊,於是民調準確與否成了眾矢之的。

如果不是因為疫情,大部分選民能像往常投票,開票必有迅速結果。疫情卻讓拜登和川普陣營採取截然不同的動員策略,川普支持者多親自投票,而拜登支持者大量選擇郵寄選票,造成開票計數的系統性延遲。加上三個搖擺州並不採取選票隨到隨開,有的在選舉日上午或選後當夜才開始計數,而無法快速統計結果。

觀看美國選情,如果沒機會深入認識美國各地,單單看民調數字,其實很難評判調查的準確度。當選季啟動,全美各地進行民調的單位多達三、四百家,家家都有不同問法,篩選可能投票者的寬嚴不一,有直接撥打電話/手機訪問,有運用電腦語音自動發話,也有在網路進行調查,測量品質可說天差地別。

其實只要是抽樣調查就會有誤差,解讀民調數字必須考慮誤差。

當然,我們也可進一步質問:為什麼美國民調機構在這次大選調查似乎都高估拜登選情?

拜登選情被高估的兩個理由

理由不外兩個:首先,美國調查機構互相沿襲問法的情況很普遍,台灣的選舉民調也一樣,甚至進行抽樣的母體或建構母體的方法也極其類似。比如目前台灣的民調因成本較高導致撥打手機做調查還不普遍,一旦需要進行手機調查,有時就採取一半手機一半市話的比例,這個方法是洪永泰教授透過研究比較後的建議,民調界也就跟著建議做。美國民調界也一樣,只有比較有規模的單位會主動在調查方法上精進,其他單位跟著改進,一旦改良的抽樣和加權出現偏誤,大家也跟著一起偏掉。

2020美國總統大選選民分析
2020美國總統大選選民分析

其次,讓選情民調看來不夠精準的因素,與選民和民調之間互相動態影響有關。這次美國各州投票期間延伸很久,有的在九月就可寄出選票,有的憑郵戳到選舉日寄出還受理;提前親自投票也一樣,有的早一個月開始,有的在半月前;期間又有網站幫忙統計不同政黨選民郵寄和提早投票的人數,加上媒體的報導,自然觸發兩黨選民的競爭趨勢,也催發出美國選舉有史以來最高的投票人數。總計已超過一億五千萬人投票,可能比一六年多出一千五百萬人左右。

投川普的選民很晚才下決定

以往美國選舉都會進行出口民調,了解投票選民的屬性。今年出口民調如果像往昔選在投票日,會因為民主黨選民多數採取郵寄,選舉當天在投票所出口進行訪問,將嚴重低估民主黨選民的代表性。

不過,這個問題在一八年的期中選舉已得到一定解決。一個稱為AP VoteCast 的調查,因一八年選舉有不少州提前投票,便將出口民調做調整,調查期間從選前延伸到選舉當天,選前用電話輔助追蹤,搭配選舉當天現場的訪問。AP VoteCast是《美聯社》與芝加哥大學的國家民意研究中心(NORC)合作的出口調查,調查品質在美國有很不錯的評價。這次 AP VoteCast從選舉前到選舉當天,總共進行八天、完成一一○四八五人的調查。題目當中包括詢問投票選民什麼時候決定投給哪位候選人?從附表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投給川普的選民在做決定時,相對上晚很多,也是選舉後期動員時最會被影響的對象。

這次民調的偏誤,部分緣於許多調查單位針對一六年選舉的誤測,在調查和加權方式做了改進,但彼此方法相似,結果造成集體偏誤;部分來自有些川普選民是在選前才被催發出來決定投川普。由於他們在稍早的民調沒有表態決定投誰,導致利用之前民調進行推估時,這些選民沒有被估算進來而出現偏誤。

兩次大選川普都獲八%非裔選票

當選舉票數還沒有完整統計,一些評論者發現和民調差異不小,開始找理由解釋選舉結果,其中最常被提及影響民調的變數包括:政治兩極化、拉丁裔與非洲裔黑人等少數族裔比一六年有更高比例支持川普,以及白種工人階級大量支持川普──因此宣稱川普是「弱勢者」的代表。

其實美國政治兩極化不是近年才有的現象。自有兩黨政治以來,為了競爭選民常採取明顯對立的政策主張。每當兩黨選票接近,無法產生絕對多數時,常被形容成政治兩極化對立。

不過以這次選舉的佛羅里達為例,佛州大選同時舉行最低時薪十五元公投。當民主黨提出這個政策,就被共和黨極力反對。結果最低時薪公投在六成多選民支持下通過,顯然其中不少贊成最低時薪的選民也同時票投川普,也就是川普和拜登支持者在最低薪議題上主張是趨同的,而非兩極對立。

把川普衝高的選票歸因於拉丁裔和非洲裔的支持,這也沒有實證基礎。佛州、德州、甚至加州特定郡縣的拉丁裔的確有將選票集中投給川普的現象,但就全國平均並沒有增加,這代表其他州支持拜登的拉丁裔選民可能成長了。同樣的,強調非裔比四年前更多支持川普,但從底特律、費城和亞特蘭大的開票結果發現,非裔其實是拜登逆轉勝出的關鍵。整體而言,川普在這次選舉和四年前得到的非洲裔黑人支持都是八%。

支持川普的選民表示,民調機構故意做出拜登高人氣,意圖影響選情。(美聯社)
支持川普的選民表示,民調機構故意做出拜登高人氣,意圖影響選情。(美聯社)

至於說川普得票衝高是因為他獲得弱勢族群支持,這種說法是把許多沒上大學的白人工人階級等同於弱勢。

一般說的「不具大學學歷」(non college)包括高中和讀兩年制/社區大學者,這部分選舉人口占全部合格選民人數六成以上(見附表);再考慮這次白人積極投票、投票率高達七四%,總計這群人占全部投票選民比重高達四六%。如果把這將近一半選民都說成是弱勢並不合理,更何況支持川普的工人,很多都不能歸為經濟弱勢。附表顯示,低收入者投給拜登的比例高於川普。

對工人階級來說,很多工作更重視現場操作技藝,完全不需要大學學位;花時間和金錢去讀大學,不見得划得來。有學者計算從一九八○年到二○一○年,經過調整通膨,大學學費加生活費的成本和完成大學後可獲得的報酬相近。更不用說,近年大學學費增長程度比前一階段更大,工人家庭的孩子藉由貸款讀大學已經不是一筆好生意。

民眾對抗疫態度決定大選勝負

其實從選後調查的數據,還是可以發現決定這次選戰的最重要因素──到底選民最在意疫情管控還是亟於追求復甦經濟呢?

對此,兩黨訴求次序不一:拜登認為只要疫情持續存在,經濟就無法恢復;川普則主張經濟不應成為疫情的犧牲品,政府要積極開放、扭轉經濟。同樣來自出口民調,有四一%的投票者關注疫情、二八%強調經濟。這個數據可以支持一種對選舉結果的解釋:就因不滿川普處理疫情的民眾如此之多,決定了拜登和川普的勝負。(作者為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