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地面型光電進展落後,「環社檢核」補漏洞

2020-07-24 10:00

? 人氣

嘉義布袋鹽田案導入「環社檢核」機制,實現生態、農業、綠能三贏成果。(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嘉義布袋鹽田案導入「環社檢核」機制,實現生態、農業、綠能三贏成果。(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酷暑炎熱供電吃緊,又讓台中火力發電廠問題成為焦點,而政府努力要開發綠能代替傳統能源,其中太陽能是重要的一項。政府訂下的目標是二○二五年達到二十GW,其中屋頂型三GW,地面型十七GW;屋頂型已於去年達標,已將目標調高至六GW,反觀地面型屢至今不到一GW,目標已調降至十四GW。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溼地與光電的誤會

為什麼地面型光電發展這麼慢?

幾年前在台定居英國籍鳥友Richard Foster在臉書貼上一張布袋濕地的照片,畫面中挖土機的怪手在鳥類棲息地旁開挖,「今天早上台灣其中最棒的、國際級的濕地布袋八區鹽田,開始破壞做太陽能,嘉義會後悔。」

當時地球公民基金會能源部主任蔡卉荀拿出數據解釋,該地區是因為施工而降低鹽田水位,露出更多生物,導致鳥類為覓食而數量暴增,反而使生態多樣性更為豐富。儘管如此,各地地面型光電與當地環境生態產生衝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近年來,地面型光電在山海之間蔓延,從鹽田、濕地、埤塘、森林到淺山的山坡地,水裡游的、地面跑的、天上飛的,包括以土地環境維生的人民都受到衝擊,各地縣市政府陸續收到陳情。這也是光電發展重要阻礙。

對於光電與環境的衝突,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承諾,今年將導入「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以下簡稱「環社檢核」),試圖解決爭議。簡言之就是要求業者在提出開發申請之前必須自評光電開發行為對於環境生態與地方居民、利益團體的衝擊。

七股推漁電共生,漁民憂生計受損

回望布袋那片鹽田,正當輿論指責光電時,其實各方努力尋求濕地生態與能源轉型共存共榮的企圖心卻鮮少被知道,如今卻成為官、民、業者共同解決綠色衝突的一例。

布袋鹽田十區共四三一四公頃,能源局原本規畫施作三七四公頃的光電示範區,這裡雖不是任何禁止、限制開發區域,卻因是野生動物棲地,擁有重要的生態價值,而引發在地環保團體與鳥會團體一片抗議聲浪。

環保團體對地面型光電深有疑慮,「環社檢核」期望藉擴大公民參與促進溝通。(新新聞資料照)
環保團體對地面型光電深有疑慮,「環社檢核」期望藉擴大公民參與促進溝通。(新新聞資料照)

 首先,政府先縮減開發面積,從中排除國家級重要濕地、生態敏感區域與野鳥熱區,最後鳥會團體、地方民眾與業者共同拍板定案,將三七四公頃縮減為一○二公頃。這些區位盤點還有賴地方團體長期的資料搜集與調查。

其次,開發業者配合調整施工,天泰能源先找來了各方信賴且長期在第一線現場的研究團隊,韋能能源則請中華鳥會作為計畫主持人共同進行環境監測;讓土地的關係人及相關單位共同來參與會議,最後協議保留開發面積中的三○%做為生態保留區。

七股鹽田與魚塭開發就沒那麼盡如人意了。七股是保育類動物黑面琵鷺的棲息地,太陽光電開發如何兼顧生態環境是一大課題;更火爆的是承租魚塭的養殖漁民與魚塭地主間的糾紛,業者必須獲得地主與經營者七成同意才能放行,不少地主就要求漁民一定要簽同意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佳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