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當臭豆腐飄香國宴

2020-07-18 10:00

? 人氣

台灣菜的面貌多元,既包含各地館子賣的中國各省菜系,也包含平價的小吃。(新新聞資料照)

台灣菜的面貌多元,既包含各地館子賣的中國各省菜系,也包含平價的小吃。(新新聞資料照)

「正如英國人將印度的多種香料命名為『咖哩』,菜餚的國籍往往來自『他者』的出現。『台灣料理』的命名亦是來自初來乍到的日本殖民者。」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的「台灣菜」,如何登上國宴?它的「國族菜」面貌又是如何被定義?

「我們今天中午創造了歷史,這是一百年來在這個建築物裡,第一次在正式的宴席上有臭豆腐這道菜。」總統蔡英文去年十二月中,在總統府設宴款待來訪的諾魯總統,「臭豆腐」成為這場國宴的亮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被「他者」把持的飲食話語權

臭豆腐起源自中國,此刻成為台灣美食的代表之一,看來毫無違和感。只是「台灣菜」很長一段時間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如何一步步登上國宴?台灣菜做為「國族菜」的面貌又是如何被定義?

「正如英國人將印度的多種香料命名為『咖哩』,菜餚的國籍往往來自『他者』的出現。『台灣料理』的命名亦是來自初來乍到的日本殖民者。」《「台灣菜」的文化史──食物消費中的國家體現》一書,溯源追尋台灣菜的身世,最早出現的「他者」是日本殖民者,於是日治時期台灣第一大報《台灣日日新報》首度出現「台灣料理」一詞,成為飲宴餐桌上有別於「和食」及「洋食」的「自我介紹」。

一九○三年在大阪舉辦的第五次「本國勸業博覽會」,是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後首次參加,「台灣館」中的「台灣料理屋」從裝潢到餐具都仿真於台灣的酒樓,繁複費工、價格不菲又帶有展演意味的「手路菜」,讓營業額超乎總督府的想像,達四倍以上。但「與其說這些博覽會中的『台灣料理』呈現了台灣的特殊風味,不如說反映了日人眼中的『台灣料理』宴席,且這樣的宴席僅有上層階級才有機會享用。」作者陳玉箴說。

台灣菜第二次遇到的他者,是四九年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大遷徙。台灣料理一詞隱退代以「台灣菜」,對應方從和食、洋食換成中國的八大菜系。台菜也從日治時期的「高級、精緻酒樓菜」,戰後被認為是「簡單、不精緻、難登大雅之堂」的菜餚。

《「台灣菜」的文化史》呈現了台灣菜演變的脈絡。(聯經出版提供)
《「台灣菜」的文化史》呈現了台灣菜演變的脈絡。(聯經出版提供)

國民政府接收的不只是日本殖民者在政治上的統治權,也全面接管飲食文化等各個面向的話語權。昔日本地知識分子、仕紳文人重要飲宴、聚會的大型酒樓,在日治末期因為戰爭顯得蕭條,二戰結束初期,政府官員大多選擇江浙菜、北平菜、湖南菜等餐廳宴會。尤其是江浙菜,當時官宴常選在圓山大飯店進行,由於蔣介石是浙江人,江浙菜成為國宴餐桌上的主角。五○年代本地大型酒樓逐漸沒落,直到六○年代台灣菜另闢蹊徑,以清粥小菜樣貌出現。

從「滿漢全席」變「紅蟳米糕」

作者認為,日治時期的知識分子在戰後十年的政治變化中大批消失或噤聲,五○年代之後握有文化論述權的作家多為中國來台的新移民,報章雜誌上的飲食書寫成為他們的思鄉出口。八○年代後知名的飲食作家唐魯孫、逯耀東,描繪的飲食地圖是北平、是蘇州,憑著記憶中的食物滋味品評,別說台菜在他們口中成了難登大雅之堂的菜餚,連主打各省料理的餐館在他們記憶中的舌尖上也走了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