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錯誤的新竹世博台灣館還有下一步?!

2017-04-27 07:10

? 人氣

新竹世博台灣館(Yuriy kosygin /維基百科)

新竹世博台灣館(Yuriy kosygin /維基百科)

行政院日前祭出8800億的「前瞻建設計畫」特別預算,各縣市搶成一團,除了縣市長帶頭大動作表態,當地民意代表各種撇步、奧步、花招盡出,進行搶錢大作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爭取建設經費的確是地方首長、民意代表的天職,問題出在許多計劃都是為了卡位搶資源,輸人不輸陣,並未經過詳細的評估,先講先贏。稍有文化概念者皆知道一個硬體工程從編列預算到完工啟用並不難,竣工只是一個開始,文化不可能像興建橋樑水壩那般,可以「頭過身就過」?文化工程最困難的在於後續有機的營運管理。這個簡單的道理,行政首長、民意代表、媒體不是不知,就是故作不知。每個政治人物都希望搶在自己任內提出新建計劃,風光破土、隆重揭幕,至於未來如何走下去?這不是他們關心的問題。

在眾多縣市搶奪「前瞻建設」中,新竹市年輕的林市長早在2月就宣布要爭取275億經費,項目包括啟動新竹大車站計畫、大新竹輕軌路網、市立棒球場整建、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新竹漁人碼頭等建設。其中最讓人側目的是,新竹市的世博台灣館用「轉型」的變裝,納入計畫之列。林市長的如意算盤,是將去年熄燈的世博館2-4樓規劃為兒童圖書館,其周邊的空間興建容納3000至5000人的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藝文界看到「國際展演中心」,必然眼睛為之一亮,但這樣的構想是如何迸出來?天下真有這麼簡單、快速的好事?

新竹市長林志堅(前)和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後),與新竹市三民國小學童共進營養午餐。(新竹市政府提供)
在眾多縣市搶奪「前瞻建設」中,新竹市年輕的林市長早在2月就宣布要爭取275億經費,項目包括啟動新竹大車站計畫、大新竹輕軌路網等。圖為新竹市長林智堅(前)和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後)。(資料照,新竹市政府提供)

問題源起於上海世博會台灣館,它以巨型玻璃天燈為主體,中有LED球體,從館外能看見天燈圖像與光影變化,頗受好評,主辦單位外貿協會在世博會(2010.5.1-10.31)進入尾聲時,開始喊價轉讓,因在台灣館「載譽歸國」鋒頭上,當時台中市、新北市、苗栗縣、高雄義大世界皆極力爭取,媒體也大幅報導。這些老劍仙在緊要關頭虛幌一招,以各種理由打退堂鼓,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是一直沒吭聲的新竹市,市長許明財傻呼呼以4億5888萬元標下,準備放在新竹台肥廠址重建。

我在世博會閉幕前的2010年9月22日,以〈怪哉!世博台灣館標售事件〉為題,撰文批評新竹市府莫名其妙的舉措,近五億元的標價,還須近十億元用來拆遷、重建,這樣的經費額度已不下於一個新建工程。但工程建設多有完整的研究、設計與執行步驟,並與專業人士、地方社團、民眾產生互動。相較之下,台灣館從天而降,建築主體無法與在地文化連結,未來的永續經營,更是問題重重。

我的文章中也很為新竹市的演藝廳、玻璃工藝館、影像博物館、眷村博物館、黑蝙蝠中隊文史陳列館、消防博物館叫屈,因為市府每年為各場館編列之日常維護及藝文推廣預算,總共只有三千萬餘元。市府花在台灣館的經費多屬公務預算,就算部分來自企業捐助,也是公共資源,這筆款項為何不用來改善新竹藝文生態環境,挹注當地產業的創新與發展?

2013年2月21日,新竹市政府與環球購物中心簽約15年營運合約,文創館也堂而皇之啟用。有些市民相信許市長被蛤肉黏著的「目睭」,以為這個世博台灣館能吸引國內外觀光人潮,新竹也即將進入一個光榮時代,自我感覺非常良好。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經過三年多的營運,成效未如預期,經營團隊至少虧了2.5 億元,2016年6月底環球無預警宣佈停止營業,就算面對違約金及法律訴訟,也寧可認賠殺出。於是,一個競標成功、耗資15億元,大費周章從上海移到新竹的世博台灣館就這樣變成一個笑話。

新竹市的世博台灣館從最初的錯誤決策,到委外經營不善,在台灣「文化行政失誤史」不算最大條,在現存的「蚊子館」中,蚊子不算最多,卻是近年行政錯誤最「佳」負面教材。有趣的是,現任市長不去追究前市長的行政責任,以收爛攤子的態度概括承受,林市長應該不是哀矜勿喜,寬大為懷,而是這種錯誤不分黨派,隨時可能發生在每個急功近利的政客身上。

熄燈停業後的台灣館到底要做何用途?市府與民間各言爾志的,提出各種取代方案。市府計劃把天燈館與文創館切割,分開委外營運,天燈館部分因720度的大球體電費昂貴,改規劃為兒童圖書館、親子探索樂園及攀岩體驗等的「親子童樂館」,不再播映影片。接著又說要成為「世博台灣館-兒童夢想圖書館」包含教育體驗、天空閱覽區、親子共讀區等,以促參方式委由民間機構營運,預計106年6月公告招商,107年底營運。而後在「前瞻建設」的爭奪戰中,市府以世博台灣館作為藥引,預計花13億元興建國際展演中心暨客家會館,讓人搞不懂這兩個硬體建設與世博台灣館、兒童館又是什麼關係?

新竹市府籌劃的國際展演中心,預定擁有3000-5000觀眾席,野心很大,但這樣的展演中心究竟是戲劇院?音樂廳?還是流行音樂中心、多功能大會堂?這些匆匆推出的計劃,與現有週邊的展演空間(新竹縣、市演藝廳、清大、交大藝文中心……)的區隔為何?最重要的,在軟體建設—藝文人口培養、在地表演藝術團隊扶植上有哪些配套?這些都是一個文化設施興建前最基本的功課,但市府只會玩一分為二的策略,大打迷糊戰。

2016年底市府分別舉辦「國際展演中心與客家會館」與「新竹市世博台灣館園區兒童圖書館及新竹水道取水口ROT/OT案」及「新竹市世博台灣館園區風城文創館OT案」公聽會。市府把這個兒童圖書館及風城文創館規劃案與國際展演中心規劃案分開,但規劃內容及空間機能卻有諸多重複,難怪參加公聽的市民對從上而下的規劃案提出強烈質疑。

新竹幾年前出現一個白目市長,斥巨資重建一個失敗的世博台灣館,現在的市府要在這個錯誤的基礎,再花十幾億元興建展演中心與客家會館,而後的人事管理與業務經費需要更多的十幾億元,市府如果錯估形勢,沒有經過縝密的規劃步驟,冒然提出一些雄才大略的計畫,其結果難免會再重蹈覆轍。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