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台灣身分也要當兵?兵役局揭1條件「符合了就是役男」,北市有9中國人收兵單

2025-06-13 16:49
台北市兵役局強調,只要曾在16歲後具台灣籍,即使後來除戶,仍須履行兵役義務。(示意圖/柯承惠攝)
目錄

一名在中國大陸出生、成長、已放棄台灣戶籍的27歲男子,近期卻收到北投區公所寄發的兵役通知,引發輿論關注。儘管他早於2016年放棄中華民國國籍,且僅短暫停留台灣不超過一個月,仍因曾擁有台灣戶籍遭列為役男。台北市兵役局強調,依據《國籍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只要曾在16歲後具台灣籍,即使後來除戶,仍須履行兵役義務。據統計,北市目前已有9起類似案例列管。

出生大陸、已除籍仍收兵單 家屬傻眼求助議員

台北市議員林杏兒13日公開指出,她接獲民眾陳情,一名男子雖已多年未在台生活,並早已成為中國大陸公民,竟仍收到兵單,讓當事人及其家屬錯愕。該名男子自幼隨母在大陸成長,僅在嬰兒時期短暫設籍台灣,此後幾乎未返台,但今年竟被要求回國服役。

林杏兒批評,讓「共產黨員」進入軍營,形同讓台灣國安暴露風險,她痛斥「軍營裡面不允許拍照,卻允許有共產黨員身分的人進去當兵,再讓他們把軍中機密帶回大陸,那以後大陸就叫這些人回來當兵竊取機密就好,還用得著滲透民進黨高層嗎?」她指出,依她掌握,光在北市就有9起類似個案,呼籲政府應正視風險、考量國安。

兵役局:役男義務不因除戶消失 中央法令一體適用

對此,台北市兵役局副局長林春來說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9條之1明定,只要在16歲後曾設有台灣戶籍,即使日後除戶或取得大陸戶籍,原有兵役義務仍須履行。此一規定主要為防堵役男以申辦他國國籍、轉籍大陸等方式規避兵役。

林春來強調「戶籍除戶不等於免役,兵役義務仍依法存在」,他也指出,若此種情況可逃避兵役,恐引發仿效潮,對兵役公平與國防體系造成傷害。

實務操作將避敏感單位 尚無實際返台服役案例

針對「共產黨員返台服兵役」是否可能成為國安破口,林春來表示,目前北市9件案例中,尚無一人實際返台服役。他補充,若將來有人報到,國防部在分發單位時,也會迴避涉及軍事機密的崗位,降低敏感性風險。

另據兵役局統計,這9名役男中,有2人已移送法辦、3人仍在海外就學、1人完成體檢等待徵集,另有3人辦理催告中。若不按規定報到,將依妨害兵役罪移送,並發布通緝。 (相關報導: 「出生在南京」他考上國防醫遭撤銷!高材生悲憤發文:不能羞辱我…竟還得服兵役一年 更多文章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