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拉鋸戰般的談判終於達成結果,這對中美兩國民眾而言是一個利好的消息。中國外交部和商務部分別於12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進行說明。中國一方還是言大於行,不過,外交部聲稱「一定言行必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一向言必行、行必果,既然達成了共識,雙方都應遵守,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落實兩國元首通話達成的重要共識,發揮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通過溝通對話,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北京的言外之意是,這次能否維持兩國的正常關係,關鍵還是要看美方的言行。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則表示,雙方將進一步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繼續保持溝通對話,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美經貿關係行穩致遠。
上述發言,都一種國際外交場合的「官話」,對於兩國民眾來說,則是想聽到「實話」。
中美談判最終誰會受益?
中國對美國的手段是稀土;美國對中國的手段是簽證。這也是兩國在多次談判中的重要關切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金燦榮在一篇文章中表示,「後續我們需要觀察美方是否在科技領域、留學生政策以及民用航空發動機出口等具體領域糾正了錯誤做法」。
中國商務部在回答有關稀土問題時表示,「充分考慮各國在民用領域的合理需求與關切,依法依規對稀土相關物項出口許可申請進行審查,已經依法批准一定數量的合規申請,並將持續加強合規申請的審批工作」。
據《紐約時報》的報導稱,稀土審核拿到許可證的企業是位於江西贛州的一家名為「金力永磁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週三表示,已從中國政府這裡拿到出口許可證,將恢復向美國、歐洲和東南亞出口非軍事用途的磁鐵。
不過,中國商務部並未在記者會上公佈其他相關許可資質企業,外交部也並未明確答覆。
金燦榮在文章中還寫道,「關於稀土出口管制政策,中國領導人不會簡單地對川普作出什麼承諾,還得交給談判團隊繼續談。」

此次中美倫敦談判,中國民間的反應也十分強烈。中國知名財經博主「宏觀邊際MacroMargin」對此分析認為「經常代表利好的外交用詞,如『建設性』、『實質性』,沒有了,這往往表明成果有限、進展有限。這不是咬文嚼字,通稿都會字字斟酌,也可以找到很多案例,比如普遍認為超預期的日內瓦會談,再比如過去促成關係實質性緩和的場合等」。
他認為「次會談整體符合預期,不算低於預期(前提是預期不要太高), 按日內瓦議程,上次是建立『溝通機制』,這次則是為後續談判,建立初步的『談判框架』,因此就框架達成初步一致,是符合預期的成果,否則就屬於談崩」。
其次他還提到「雙方磋商時間很長,因為已進入深水區,開始直面很多根本性分歧。上周的元首通話,表明雙方都想『管控分歧』,都不想繼續惡化,也決定這次談崩的可能性較小,好在還是達成了初步達成『原則一致』,但這也可能預示,後續的細節談判可能存在變數」。
九月的北京能否成為兩人會晤的地點?
伴隨中美兩國在多輪談判中呈現的政策,未來川普能否訪華也是一個關鍵因素。近來,中國已經進入了抗戰紀念時期,雖然美國在二戰時並不是主要參戰國,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的反制,也讓中美兩國人民增進了感情。但當時代表中國在參戰協議上簽字的是國民黨政府而非中共。 (相關報導: 中美突然鬆綁稀土與半導體禁令 歐洲學者警告:比關稅戰更激烈的風暴恐將來臨 | 更多文章 )
數十年來,美國已經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鑒於中美各自內部嚴重的治理問題頻頻湧現,雙方能否在抗戰紀念活動(9月)前夕在北京進行會晤,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