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翻譯專家,現是製程工程師!文科男靠政府補助華麗轉身

2025-06-13 14:52
原本擔任翻譯工作的陳郁賢,因為AI技術衝擊工作,他報名「電子電路半導體人才培訓班,訓後成功轉職成為製程工程師。(圖/勞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提供)

一杯咖啡,幾本書,曾是38歲翻譯碩士陳郁賢的日常。但當AI翻譯技術的浪潮席捲而來,這位在學術翻譯領域深耕12年的文字專家,清晰地聽到了警鐘——案源驟減,過去穩固的飯碗,正以驚人的速度被侵蝕。

「轉換職涯跑道的迫切性」讓他無法再安於現狀。在人人自危、擔心工作被AI取代的時代,他沒有選擇躺平,而是做出了一個讓身邊人或許都感到驚訝的決定:拋開過去的光環,從零開始,勇闖台灣最核心的戰略產業——半導體。

讓他看到轉機的,是他在臉書上滑到的,由勞動部桃竹苗分署與陽明交通大學合辦的「電子電路半導體人才培訓班」。這個隸屬於「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的計畫,彷彿是為他這樣渴望轉型的人量身打造。(編按:對計畫有興趣的讀者,可至其官網https://base.stem.lasercenter.nycu.edu.tw/查詢)

然而,挑戰遠比想像中巨大。對於一個人文背景的腦袋,要硬塞進MOS製程、蝕刻技術等高度數理化的知識,無疑是一場硬仗。「抽象的物理與化學概念是一大難關」,但陳郁賢沒有退縮。他發揮了過去做學術研究的精神,主動向講師、助教請益,課後埋首於筆記與複習。奇妙的是,過去12年翻譯工作訓練出的耐心與系統性吸收能力,此刻竟成了他最強的武器,幫助他穩紮穩打地攻克了一座又一座知識山頭。

經過數月的紮實培訓,陳郁賢迎來了蛻變的時刻。他不僅成功結訓,更在求職過程中,將自己獨特的「文理跨界」背景轉化為優勢。他成功獲得台星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面試機會,並順利錄取,成為一名製程工程師。

「與過去的學術翻譯工作相比,現職在薪資與整體待遇上更符合他的期望,也為他開啟了全新的職涯方向。」陳郁賢的成功,不僅是他個人的勝利,也為所有面臨職涯瓶頸的跨領域人才,提供了一個真實且充滿希望的範本。

陳郁賢的轉職並非個案。陽明交大副校長陳永富表示,基地的課程正是為非理工背景者設計,從基礎理論帶領學員進入半導體核心,並透過實作快速累積能力。

桃竹苗分署長賴家仁則補充,此計畫自111年開辦以來,已培訓798名學員,其中有高達近8成順利進入科技相關產業,更有三分之一是像陳郁賢一樣的跨領域學習者。隨著114年下半年度「電子與AI應用」、「半導體與AI應用」、「光子與AI應用」等新課程陸續推出,預計將再培育160名人才,為台灣的「護國神山」注入更多新血。

相關課程詳情可至「半導體與重點科技產業人才發展基地」官網(https://base.stem.lasercenter.nycu.edu.tw)查詢。
(相關報導: 半導體供應鏈3》AI浪潮推動供應鏈重組 盤點最有機會冒出頭台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