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醫師,我愛台灣」、「謝謝給我第2次活著著的機會...」台大今(13)日充滿了歡聲笑語,因為10年前出生均因罹患膽道閉鎖不全的印尼籍女童Sherlyn和男童David,再度回到當年讓他們重生的「家」,唯一的差別是當年他們都是奄奄一息的小寶寶,現在則是健康活潑的兒童。
台大醫院今(13)日上午召開記者會,為已經11歲的Sherlyn及10歲的David慶祝重生。而這2位小病童在台大接受活體肝臟移植成功的故事,也被外交部拍成國際醫療宣傳短片-《第二次出生 My Second Home》。
台大醫院外科部移植團隊醫師胡瑞恒表示,當初同樣身為先天膽道閉鎖不全的新生兒,Sherlyn的病況又更為危急,雖曾於馬來西亞接受手術,但手術失敗,經由多方轉介及評估,才跟媽媽於2014年8月飛抵台灣,沒想到在接受術前評估及相關檢查時,病情又一度惡化。
胡瑞恒說,當時Sherlyn在加護病房搶救20天,一度面臨多重器官衰竭的生命威脅,身上插滿了管子,同時也要24小時洗腎及洗肝,所幸,在醫療團隊專業的照顧下,病況逐漸穩定,後續順利接受母親捐贈的肝臟,移植手術歷時10小時圓滿完成,母女均安。
聽聞Sherlyn移植成功的故事之後,胡瑞恒說,面臨同樣困境的David,爸爸主動聯繫上台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表明願意捐贈部分肝臟給兒子,2016年父子在台大醫院順利完成手術,至今2位病童仍持續每半年回台灣追蹤。
胡瑞恒說,台大醫院從1992年開始進行兒童肝臟移植,迄今完成200多例,如今最大個案已經30多歲還有孩子了,而病童來自全球各地,包括蒙古、菲律賓、印尼,甚至最遠到巴西,5年存活率達85%,10年存活率75%;兒童肝臟移植困難度高,在台灣也只有少數醫院能夠進行,因為幼兒各種結構非常細小,下腔靜脈、門靜脈等血管之細,肉眼幾乎看不見,且術後照護也很困難,不僅輸液總量有限,用藥量需精準,1、2歲的小朋友也較難配合醫囑。
尤其,胡瑞恒指出,兒童的腹腔空間有限,若來自成人捐贈的肝臟太大,可能導致腹壁無法關閉,遇到這種情形時,可能會在手術後等待一段時間後,再來關閉,對健康沒有直接影響,而隨著年紀成長,加上肝臟有再生能力,類似問題就能慢慢克服。 (相關報導: 疫苗打哪隻手將影響保護力?權威醫學期刊論文強烈這樣建議 | 更多文章 )
說起來Sherlyn及David能夠重生,除了要感謝台大醫院、感謝主治醫師,最要感謝的是他們的父母;因為捐肝給Sgerlyn的就是她的媽媽,而捐肝給David則是他的爸爸。想到父母對孩子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愛,令人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