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不用吃藥一輩子!專家曝多吃6種食物「血脂肪澈底降下來」,3大飲食禁忌千萬別碰

2025-06-22 09:00
高血脂不用吃藥一輩子!多吃這些營養素讓脂肪徹底降下來。(示意圖/取自pakutaso)

血脂異常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的症狀,但它對全身健康的威脅,卻像顆未爆彈般埋藏在無形之中。在台灣19 歲以上的成人中,高膽固醇血症的盛行率為17.3%,而高三酸甘油酯血症更高達19.7%。此外,21.3% 的人有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的情況,還有超過四分之一的成人有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的問題。整體來看,45 歲以上的民眾血脂異常的情況明顯增加,無論男女皆是如此,特別是65 歲以上的女性,其異常率甚至超過男性。

值得注意的是,血脂異常並非只是抽血報告單上的紅色警示數字。剛開始,身體可能沒有任何感覺,但若放任不管,它會對我們的健康產生深遠影響,不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台灣十大死因的罹患風險,還可能引發其他意想不到的健康隱憂。

導致高血脂的不良因素

1. 三高問題與肥胖

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血管就像河道一樣,會逐漸堆積「淤泥」—也就是膽固醇。當膽固醇愈堆愈多,血液就會變得混濁,血流速度也會變得不順暢;而這些「淤泥」,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容易被自由基攻擊而氧化,進一步引發發炎反應,讓「淤泥」變得更黏、更容易卡在血管壁,導致血管粥狀硬化而發生損傷。

除了膽固醇,還有許多危險因子會加劇血管「卡東西」阻塞的風險,像是過重、肥胖以及三高問題(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因此,營養師提醒大家,務必要維持理想體重,並定期監測血壓、血脂和血糖狀態。必要時,也要依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進行飲食調整及藥物治療,確保血液流動順暢,降低相關健康風險發生。

2. 酒精

「舉杯同慶」的小確幸確實是許多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些人甚至相信適度小酌能促進血液循環,對心血管健康有益。這樣的觀點是否完全正確呢?

首先,確實有部分研究顯示,適量飲酒可能有助於維持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一項涵蓋約7 萬名中國成年人的研究,透過問卷調查酒精攝取狀況,並分析參與者6 年間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變化,發現與從不飲酒或大量飲酒的人相比,適量飲酒者(女性每天0.5~1 份、男性1~2 份酒精)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得較慢。

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把將喝酒當作維持身體好膽固醇的理由,但營養師還是要建議你先緩緩。首先,酒精在體內代謝後的「乙醛」,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認定的一級致癌物,且與心血管疾病與失智症的風險增加有關。其次,根據美國史丹佛醫學院的研究,台灣人的酒精代謝基因缺陷率位居全球之首,近一半的台灣民眾缺乏乙醛去氫酶,這意味著,許多台灣人並無法有效清除酒精代謝後的毒性乙醛,進而使身體承受更大的健康危害。 (相關報導: 高血脂飲食怎麼吃?他每天少吃1物「不吃藥、不戒飲料」,3個月三酸甘油脂降回標準 更多文章

3. 高糖飲食

琳瑯滿目的手搖飲料店幾乎成為台灣的獨特風景,人手幾乎一杯的普及也成為國人普遍血脂超標的原因之一。大多數手搖飲料使用的糖,是一種名為高果糖糖漿(high fructose syrup, HFS)的原料,透過酵素將玉米澱粉中的葡萄糖部分轉化為果糖的混合物。由於高果糖糖漿的成本低且甜度高,因此逐漸取代傳統的蔗糖,廣泛應用於飲料和加工食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