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選會公告全台大罷免首波第三階段投票將於7月26日舉行。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指出,總統賴清德個性太「硬」,拉不下這個臉,明明可以去組建執政聯盟,但賴清德沒有,大罷免對他而言就是在為2026地方選舉操兵。
長風基金會於今(21)日舉辦「突破論壇-大罷免後的台灣政局:走向專制或獨裁」,邀請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前立委鄭麗文、民眾黨立委張啓楷、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教授施正鋒、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劉嘉薇對談大罷免投票後的台灣未來的政局與民主體制走向。
施正鋒指出,美國戰後有一半時間是朝小野大,但一樣可以執政,總統權力來源並不只是憲法賦予的權力,總統不是民選皇帝,說服才是總統的權力來源。
施正鋒提到,賴清德個性太「硬」,拉不下這個臉,明明可以去組建執政聯盟,但賴清德沒有,大罷免對他而言就是在為2026地方選舉操兵,就算輸了也無所謂,「平盤」也沒關係,假如贏的話就是全面執政。
鄭麗文表示,賴清德面對美中兩強的壓力,不敢公然挑釁北京,只敢在內部找敵人,對內大賣芒果乾(亡國感),鄭麗文提到,她近期籌組黨外在野大聯盟,就是要囊括不同政治光譜的人,不要讓民進黨團滅在野,讓台灣往法西斯極權主義的方向前進。
張啓楷主張,大罷免是對賴清德的不信任投票,還有反對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控制國會,「大罷免若贏,院長柯建銘」。
張啓楷批判,近期行政院大砍地方補助款,過去沒有人敢砍這種預算,只有賴清德、卓榮泰敢,他認為,賴清德雖然是「雙少數總統」,但他擁有的權力和錢比陳水扁、蔡英文還大,光是預算比十年前就增加1兆,權力也沒有因為是少數總統變少。
張啓楷呼籲,要用選票狠狠教訓民進黨,這次大罷免一席都不能掉,而民眾黨的角色也會像在基隆市長罷免案一樣,給民進黨迎頭痛擊,教訓賴清德、柯建銘,救回台灣的民主法治。
劉嘉薇則提到,藍白透過動員,可以在論述上強化此次的投票是「和平與戰爭的對決」,甚至是國民黨過去選舉時常強調,國民黨執政經濟會做的比較好,但現在這個強項已經不再被提出,應該還是要繼續主打這個方面的論述。
(相關報導:
民進黨力拼大罷免!游盈隆點名這6席藍委最危險 這區綠營勢力龐大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