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中國大陸政治與社會,一定要認識「公檢法」這個詞,就是公安局、檢察院、法院的簡稱,也就是司法機關。對於愛國網民來說,這是個令人情感複雜的尷尬存在:一方面,這些強力部門是秩序的化身,是防杜敵特滲透的關鍵、替我行道的重器,我就喜歡代入它去把一切壞份子明正典刑;一方面,它們又是官官相護的重災區,現實中往往會板結成一塊,生出許多官僚主義的行徑,損害到我和我的階級兄弟,我再想代入它也「插不進去」,然後就覺得它已經變質或者被滲透了。
而在近年性別對立的環境下,出現許多被認為是偏袒女性的判例,男性網友就認為這體制內已被大批考進去的「女拳」滲透,她們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配合境外勢力用女權主義顛覆中國、離間中國人的計畫,在各種涉及男女關系的案子上,不顧一切地「女幫女」,損壞司法的公信力和社會的凝聚力,然後整個系統因為不能向民意低頭、丟面子,還必須堅持為判決的結果護航。網友於是發明了一個妙詞「母檢法」,來諷刺這樣的情況。搭配的句子,還有我們《神州大地關鍵詞》第三季講過的「塔拳一體」,以及「女性自帶30%法抗」之類,就是說同罪之下,女性犯人就是會判得比男性輕;「30%」也不是什麼嚴謹的統計結果,就是個遊戲裡常見的參數──「法抗」通常是「魔法抗性」,這裡變成「法律抗性」,就很有梗了。
在牆內網路環境中,涉及公檢法的輿論,有一道相對清晰的紅線:你可以在愛國的前提上批評或質疑個別的案件,可以站在反腐的立場上支持中央去整治個別的害蟲,但你不能把打擊面擴大到整個系統,不能從體制或哲學的層面提出異議,因為那說到底就是要反對共產黨領導了,是會被警告乃至被封殺的,所以留存在檯面上的言論都只能點到為止。可是,「母檢法」這個詞的流行卻是例外。
「母檢法」只有三個字,可以寫在任何短文、回答和評論區裡;它可以,也通常是站在愛國的立場上,但卻未必「忠黨」,而且它的打擊面非常寬,完全就是一打一大片的「地圖砲」,意謂司法體系已經被「女拳」滲透。
它的攻擊性、嘲諷性是如此之強,擺明在激化男女對立,極度的政治不正確,可是它卻還沒有被封禁,沒有被列為敏感詞,你還能在B站、知乎、微博甚至小紅書用這個詞檢索到許多逆天的文章。或許哪一天就不行了,所以如果你關注當代中國,關注性別戰爭,或者你是樂子人,我非常建議你自己試著去檢索一下「母檢法」,然後看到什麼有意思的圖文就存個檔,或者發出來分享,再認真就多收集一點,印成實體書,這都會成為寶貴史料,而且我直覺認為它可以賣。 (相關報導: 胡又天專欄:原子人的「最中幻想」 | 更多文章 )
它的流行,也再度印證我大概十年前的一項觀察:性別議題在中國大陸是政治議題的前哨戰區,因為這是一個可以不碰紅線、但又可以指向深層社會矛盾的論域,而且共產黨也講平權、平等,所以換句話說,它就是一個可以相對安全地指桑罵槐的題目;說得更明白一點,就是藉用女性主義來沖蝕中國社會與建制(「塔」)的根基。當然這個觀察不怎麼特別,很多人都可以得出相同的觀點,只不過我是在研究流行歌詞,跟進中國大陸女性創作歌手與流行樂壇話題的時候察覺到的。不過之後大陸流行音樂還是沒什麼起色,而遊戲業崛起了,性別戰爭這前哨戰區的前線就轉到了遊戲界。而「母檢法」一詞所昭示的,就是:戰線已經從娛樂產業、大眾文藝,延伸到實實在在的體制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