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從史官到黃老之學─脫胎自「歷史大數據」的政治藝術

2025-03-09 05:40

? 人氣

筆者研究起抖音、字節跳動與張一鳴的時候,便聯想到了道家,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暴論」:不意黃老學派沉隱兩千年,如今竟有一個抖音,將他們的理念實現到了遠超前古的境地!(示意圖,取自pixabay)

筆者研究起抖音、字節跳動與張一鳴的時候,便聯想到了道家,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暴論」:不意黃老學派沉隱兩千年,如今竟有一個抖音,將他們的理念實現到了遠超前古的境地!(示意圖,取自pixabay)

前言:本系列文章為《DeepSeek講道德經-與AI同行的智慧之旅》人類部份的序文,本書上卷將於3月初由作者自營的工作室「博士草堂」出版。

班固《漢書‧藝文志》:「道家者流,蓋出於史官,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此君人南面之術也。」於今AI時代重讀之,或許可以說:道家是最接近「大數據」的先秦思想結晶。老子李耳在周室任過守藏吏(一說他就是太史儋──李耳字聃,與儋諧音,但也有說不是),也就是中央檔案館員,這應該是最有條件研讀歷史記錄的人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聰明才智差不多的情況下,經驗多的人看事情比經驗少的人準,而學歷史多的人,比別人多幾百年份、幾千人份的經驗,他們來把故事提煉成理論,也該比別人強些。最初的道家,或許就只是這樣。但若僅僅如此,並不足以成「家」。

直到老子,不僅在檔案堆裡泡了多年,也綜觀了此前儒家、兵家、墨家的學說,而對人世、人事培養出了一種辯證的思維、超然的視野,以及虛無的感觸,乃成一家之言[1]。

問題是:你得在低調的同時,想辦法讓人家知道你是高人,裝也要裝出一種好像很厲害的樣子。老子本人有周王室的履曆,他不用裝,人也多少會高看一眼,再說如果是終老故鄉的話,也不用考慮揚名,收收學費就夠了;他的徒子徒孫,沒這履曆,又還想要有所發展,就得包裝一下了。於是戰國晚期,就有了「黃老」。

「黃老」可能起於南邊的楚國或者北邊齊國的稷下學宮,也可推測是老子的學生同時往多個方向傳開來的。他們假託黃帝之名,把看似消極、出世、無為的「老學」,轉化成了積極、經世、尚功的「黃學」,將老子從歷史中得到的雌柔、儉後等適用於個人應世的教訓,再度轉化成統治的綱要[2]。他們也吸收了神仙方術的一些說法和養生之道,傳播一些順應自然、清靜自守的,對普通人來說比較賞心悅耳的觀念。二者相輔相成,在秦漢之交的亂世,以及漢初正須休養生息的時候,成為了最契合時代需要的意識形態。

相對於較為幽深微渺的「老學」,「黃學」對普通人的吸引力也很大,而黃老作為政治哲學的面相,對以「政治腦」為主的士大夫也比較好懂。如果你研讀東漢及之前史官對道家的描述,你會發現他們對老前輩學說的定性,就是「君人南面之術」,帝王術、心理學、管理學;道家思想中生命哲學、宇宙論的面向,他們就比較少談,太史公司馬遷講《老子》時也評曰「微妙難識」。今人覺得逍遙、玄虛、遠離權力的道家,包括蔡志忠《老子說》所畫的那種清心寡欲、隱世高人的樣子,是魏晉以後才變成的形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