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每天都要整些大新聞的川普,以及動輒就要表演些什麼以求拉抬支持度的民主國家領袖,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形象,是完全相反的極其沉靜。
儘管他幾乎每天都有行程,都發表講話,官媒也每天都報,但留言功能都是停用或嚴格管制的。民間輿論與網友幾乎完全不談他,既不批評,也不讚揚;不能不提到的時候,也只陳述最簡單的事實如「領導人也接見了他」便一語帶過。這看起來像是法家主張的「禁止批評,也禁止讚揚,只要你服從」,但其實更像《道德經》中「太上,不知有之」和「其次,親而譽之」之間的一種狀態。而你若問大陸民眾對當前中共體制與領導階層的信心,即便過濾掉「吃愛國飯」的戰狼、粉紅自媒體之流,多打探普通人真實的感覺,你也會發現,這信心相當之高,至少也遠高於對外國能為的評估。
這種局面,並不全然是官方言論管制的結果,亦有民間主動自覺的配合。
2012年習剛上台的時候,也作過一些親民的表演,如光顧「慶豐包子鋪」,又如在講話中刻意使用網路流行語「小伙伴們也是滿拚的」,似乎也想擁有一些魅力,但效果都頗為生硬,徒然惹人給他起了一堆外號;這幾年我們就幾乎完全看不到這種事了。是他不搞這一套了嗎?那倒也不盡然。你去看《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這種表演依然時不時都會有一些,但官媒報完以後,除在「學習強國」上會有一些模板式的附和,就幾乎完全不再有迴響,不再有二次擴散,眾人都刻意忽略。這是為什麼呢?
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平台怕麻煩,創作者和網友也怕麻煩,且談論國內時政須有牌照──這項規定一般不嚴格執行,很多不敏感和稍微敏感的話題都有人談,也很少出事,但到某一層級以上就敏感了;這條界線在哪裡,沒有也不會有明文規定,但高層人事肯定是敏感範圍,所以大家自我審查,盡量不提。偶有人提,若不第一時間被封,也可能稍後就被請去喝茶。
不容批評,稱讚也不行嗎?不行,因為刻意、過度的稱讚會顯得反諷,而你只要給網民一點發揮空間,就可以看到各路陰陽大師妙到毫巔的語言藝術。所以就不可能存在不刻意的、適度的稱讚,總之就不要去談他。
然而,奇妙的是,很多人對這種狀態,其實頗為滿意,並且真心覺得這樣是正道。
一開始,眾人的想法可能是「你不是魅力型領袖那塊料,中國也不需要再搞什麼個人崇拜,所以算了吧」;又或者,在習宣布廢除任期制,乃至到這一屆全換成習家班之後,想的是「由他去吧,反正我們也不能怎麼樣」,但久而久之,這種沉默,卻在消極的意義上趨合了中共向來所講「民主集中制」的真義,即:政策是黨的領導集體決定的,不突出任何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