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少年網路成癮超越歐美,遊戲「課金」更是不手軟!專家分析孩子們為何變成這樣…

2018-10-05 12:19

? 人氣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網路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列入精神疾病診斷範疇中,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發現,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為3.1%,略高於西方歐美國家,而這也是亞洲及全球最大規模的臨床調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調查指出,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略勝過歐美先進國家。(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調查指出,國內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略勝過歐美先進國家。(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這項大規模調查,主要是由國家衛生研究,以及馬偕醫院精神醫學部共同完成。由國內169所各級學校,共8,110位國小、國中、高中學生中,挑選1年內曾玩過網路遊戲的學生(年齡分布從10到18歲),進行結構式診斷性會談。

網路遊戲成癮量表 有3個切分點

同時由心理專業人員依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訂定「網路遊戲障礙症」的研究用準則,確立「網路遊戲成癮量表」的切分點,包括:1.失控的症狀;2.日常生活功能受影響;3.持續1年的狀態。

調查發現,在1年內有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中,符合網路遊戲成癮定義者佔3.1%;有71.5%曾玩過網路遊戲的青少年,不符合任何1項網路遊戲成癮的症狀。研究顯示,臺灣青少年的網路遊戲成癮盛行率略高於西方國家,但不超過5%。

研究發現,青少年網路遊戲時間越長,所花費的金錢業就越高。(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研究發現,青少年網路遊戲時間越長,所花費的金錢業就越高。(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網路遊戲時間越長 花費金錢越高

另外,調查也發現,網路遊戲成癮的確會使青少年玩家更有意願在遊戲中消費,以及花費更多時間在遊戲上。研究結果指出,52%的網路遊戲成癮者表示曾在遊戲中花費金錢,且每週花費41個小時在網路遊戲上,比起非網路遊戲成癮者高出將近1倍(25%與24小時)。此外,在遊戲中花費金錢的比例,也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上升。

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煜軒指出,WHO定義的網路遊戲成癮為無法控制地打電玩、生活中越來越以電玩為優先,而忽略其他日常活動,即使知道有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打電玩時間,以至嚴重影響個人日常生活正常運作(造成失能),包含健康、家庭、學校、工作等層面,並且上述症狀有持續至少12 個月才能確診。

國內目前青少年網路遊戲成癮,點出社會的確有這樣的現象存在,然而從醫界案例來看,問題常常不在沉迷網路遊戲本身,而是因為來自現實生活層面的問題,導致青少年逃避到網路遊戲的世界,而非以治療精神疾病的方式來看待此一社會現象。

來自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報告也提出,這樣的「電子藥物」逐漸破壞了他們的工作和個人生活,讓他們渴望更多;並且,在缺乏時還會出現戒斷症狀。

面對網路成癮:親子共同訂定規則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也建議家長,網路遊戲成癮重點要放在是否影響日常作息或角色功能的行使(如:翹課、不再參加如常的聚會),以及長時間在網路遊戲上所帶來的影響,如:久坐造成的痠痛或是缺乏運動、精神不集中、缺乏睡眠,甚或是因為忘了吃飯,或是不良的進食習慣造成的體重上升或下降,表示都太超過了。

有此狀況時,需要親子共同正視,父母可以透過經驗分享與共同訂定規則的方式,向孩子表明,是為了協助他們調整作息、網路使用,而不僅是單純的碎碎念或是限制,相信效果會來得更好。

文/張世傑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沉迷網路「電子藥物」調查:台灣青少年網路成癮超過歐美)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