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為愛放棄工作、遠赴愛爾蘭結婚的同志情侶,他才發現台灣性別教育最缺乏的東西

2018-01-06 09:30

? 人氣

我喜歡和人散步聊天,城市的步調和氣氛會帶領雙方進入各深一層的話題。保羅和他的同志伴侶畢傑來到愛爾蘭生活今年邁入第十年,兩人在美國相遇相戀,畢傑十年前被派到高威的大學裡工作,保羅放棄了穩定的美國教職,一路相隨至今。他坦誠自己為畢傑改變很多,直到遇見他之後,才知道付出是一種幸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喜歡為畢傑下廚做各種印度料理,自己幾乎忘了美國食物的味道。兩人從不介意在外人面前展現情侶該有的親密舉動,也不避諱和人談起自己的另一半,因為相愛是一件特別自然且不需探討的事。

這是我第一次和同志伴侶相處最密切的一次,也是我第一次感覺同性之間的相處毫無特別之處。我常常和保羅在寧靜的夜晚,坐在沙發上聊天,畢傑的作息較為規律,十點鐘上床前必定過來輕握保羅的手,說聲晚安,在我看來都是一種日常愛的表現。

過去有過一位女友,我們決定在一起前,就知道她曾與女生短暫交往過,當時年僅十八歲的我,對於「不符合期待的交往關係」聽起來只覺得可笑,這是我人生中首次聽聞同性之間能發展愛情的經驗。現在回想起來,當時台灣社會對於性別認同差異的教育幾乎是零,學校、家庭絕口不提,就像是一個不可隨意碰觸的禁令。

假設能將性別認同教育從小納入教材,孩子能更勇敢接受自己的不同,也能更友善接納各種愛的展現。每個孩子在長大過程中必定會碰觸到程度不等關於同性的議題,如何正常看待這些問題,父母透過家庭教育,即早將愛建立在平等與自由的觀念上,灌輸給孩子,必然不會是一個難以啟齒甚至棘手的燙手山芋,這比讀《公民與道德》,或是鼓勵孩子每天要做一件好事,寫在家庭聯絡簿上,再附贈一枚家長的簽名,證明你是個好孩子,都來得要深遠得多。

2015年5月11日,愛爾蘭政府舉辦修憲公投,由公民自己決定是否修憲為「婚姻可由不限性別的兩人合法締結」,歷經15個小時的投票,以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投票率通過同性婚姻合法。愛爾蘭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公民投票通過婚姻平權的國家,對於一個天主教國家,是何等不容易。時間退回2013年,台灣首次通過「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草案」,同樣是婚姻的成立關係不必再侷限於男女兩性,就算是同性也能受到法律的保障。截至2015年,有23個國家賦予同性婚姻合法的權利。在台灣,仍有許多異國同性伴侶,即便自己的國家承認和台籍伴侶的結婚關係,一旦回到台灣,婚姻關係自動解除。這也許是外國人認知的「友善台灣」對異國同性伴侶最粗魯的國際禮儀。

作者簡介|林彥潔

從事廣告製片多年,常常有時間久了應該可以做些別的事的念頭,相信不斷嘗試沒做過的事,最後也不會有什麼損失。熱衷長時間旅行,旅程中有時痛苦也有快樂,唯有不斷經歷這些,才能在參與世界之後,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本文經授權轉載凱特文化《只是不想回家》(原標題:三個男人與十九世紀公寓)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