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第一次定義了「公主準則」,這不僅不是玩笑,還事關女性權利

2017-08-09 09:30
迪士尼公主的形象在過去數十年內有不少轉變,也與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有很大的關聯性。(圖/Cinderella@facebook)
迪士尼公主的形象在過去數十年內有不少轉變,也與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有很大的關聯性。(圖/Cinderella@facebook)

「關心他人、健康生活、不以貌取人、誠實、值得信賴、相信自己、是非分明、竭盡所能、待人忠誠、永不言棄」最近,迪士尼發佈了 10 條「新時代公主準則」。如上所述,它們看起來更像是五好公民準則,又或者是童子軍軍規,反正一點也不公主。

「公主」這個字眼如今並不完全是褒義,起碼在很多時候它和「病」字連在一起用來指責一個人刻意表現得嬌生慣養,而且有天然嬌貴的幻覺。不過迪士尼寫這 10 條並非是開玩笑的。回顧早期的迪士尼公主形象,我們會覺得那樣的女性形象有些過時:溫柔善良、動物語十級、做足一切戲份只為等待王子垂青,然後一起走向幸福美滿的大結局——這樣一個被動而且馴順的形象,自然與現代的女性消費者隔開了相當遠的距離。

0000.jpg
(圖/Disney Princess@facebook)

迪士尼向來是美國保守價值觀的最佳代表,同樣是公主,差不多生於同一時期的神力女超人卻女權主義意味強烈。這位亞馬遜公主在今年 10 月 21 日被聯合國任命為女權大使,DC 公司還確認了她的雙性戀取向。

刻板的迪士尼公主顯然更像是一個迎合大眾口味做出的文化產品。套用西蒙娜·德·波伏娃的話說:「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塑造成的。」但這一切也在慢慢變化。

語言學家 Carmen Fought 和 Karen Eisenhauer 曾統計過迪士尼公主電影內的臺詞數量和內容:發現早期公主們收到的讚美中,55% 是關於她們的外表,只有 11% 關於能力和成就。但之後的時間裡,提及外表的讚美在變少。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 10 條準則上:它們沒有一條提及外表。

就連公主身邊的「道具們」,王子的角色地位也在發生巨大的轉變:從一個來去匆匆面目模糊的角色逐漸增加戲份,到了《冰雪奇緣》裡,甚至成了反派。

不過迪士尼終歸是迪士尼,儘管公主在這幾十年當中的形象精神都在發生明顯變化,但她們總是要慢潮流一步。我們總結了這些變化軌跡,你在下面會瞭解到迪士尼和別家公主的差異從何而來,而女權思想又如何影響了這個大公司對女性角色的設定。

001.jpg
《神力女超人》漫畫形象(圖/神力女超人@facebook)

間隔4年推出的白雪公主和神力女超人,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2000 年,由迪士尼消費品部主席 Andy Mooney 將迪士尼動畫電影中最受歡迎的公主集結在一起,推出迪士尼公主這個對外宣傳的人物組合概念。

早期的 3 位公主分別來自《白雪公主》(1937)、《灰姑娘》(1950)和《睡美人》(1959)。她們人畜無害,像早期 007 電影的龐德女郎、法櫃奇兵女主們、或是星際大戰莉亞公主一樣,只是作為尖叫的花瓶存在。平時和動物們聊聊天唱唱歌,危難時等待被救,婚齡一到(或沒到)時就能獲得王子青睞、結婚,除此之外無他。

05.jpg
白雪公主(圖/Disney Princess@facebook)

但是僅僅比白雪公主晚了幾年出生的神力女超人,卻成為一個衝破束縛的女權代表。這可能恰好因為神力女超人生在了 "We Can Do It"時期。正值二戰,女性從家庭走向工廠生產,為戰場上的男人提供物資。 (相關報導: 兩韓合辦、號稱北韓最開放的學術場域—平壤科大,但教職員卻在學期間逐漸變少是因為… 更多文章

而且,在此之前的超人(1938)、蝙蝠俠(1939)、綠光戰警(1940)之類的硬漢漫畫大多充斥著暴力角色和情節,並且不少角色們都有疑似法西斯主義的刻畫。這引發了 1940 年代的反漫畫運動。

更多文章
肯亞總統大選備受矚目 投票日一切平和暫無動亂
Thunder Power正式登台!量身訂做的豪華行家不可錯過的經典
四川九寨溝大地震 至少13死175傷 死者均為遊客
要不要存臍帶血?先了解臍帶血是什麼再決定也不遲!
50年來依舊超人氣!阿嬤們真情推薦9大古早清潔保養品,超便宜又不輸專櫃貨
宗教團體法》佛光難照財務黑箱 營利、善款都免稅 佛教山頭成避稅樂土
宗教團體法》小型宮廟土地產權亂糟糟,內政部擬免去轉移稅務解套
罹患憂鬱症只能吃藥控制嗎?美國研究告訴你,多做這個運動也很有幫助
加薩走廊是座「露天監獄」!青年失業率高達60% 年輕人絕望:我們是被浪費的世代
風評:民進黨不用心 國民黨不用腦 柯文哲罵對了?!
擺脫負面情緒,從找到問題開始!7個研究證實的錯誤想法,正是害人悶悶不樂的關鍵
林建山專欄:剛烈勞動保護扼殺了臺灣經濟生機
鄧湘全觀點:用說故事來懲罰受刑人
劉昌坪專欄:政府應嚴肅面對公設保留地長期侵害人權的問題
烏凌翔觀點:普京的陰謀─美國再度偉大變成俄國再度偉大?
呂紹煒專欄:辜朝明「債多不愁,前瞻計劃是對的」之誤解
張若羌觀點:用愛發電 想想治國   
觀點投書:是否該敲醒沉睡中的核四(龍門)電廠?
多維觀點》孫政才 起個大早 趕個晚集
剛洗完車就下雨,莫非定律用英文更好表達!10金句幽自己一默,笑一笑沒事就過了
觀點投書:政府節電,掩耳盜鈴
觀點投書:反媒體壟斷法是刻意討罵的嗎?
觀點投書:以文化、長照及創新產業催動民間投資,開創內需經濟
廖慶松專文:專注在當下的「工匠精神」
又見「綠薯條」 摩斯宣布下架重驗
故宮朗世寧兒童暨教育展 首站屏東起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