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民退休大調查》想存1千萬退休,台灣人卻愛這些NG理財行為!打不過大盤,為何不加入它?

2021-02-19 10:45
117,063人氣
長期而言,主動選股的績效並不容易擊潰大盤,偏偏許多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人,都認為自己下班之後花點時間研究,就能辦到專業經理人都難以完成的任務。(資料照,柯承惠攝)
長期而言,主動選股的績效並不容易擊潰大盤,偏偏許多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人,都認為自己下班之後花點時間研究,就能辦到專業經理人都難以完成的任務。(資料照,柯承惠攝)

大半輩子都在職場奮鬥,何時才能「好好退休」?《風傳媒》近期執行「2021全民退休大調查」,結果發現,雖然當前滿街都是股神,房地產市場也是熱鬧滾滾,卻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坦言,他們根本還沒開始規劃退休生活的財務,而且多數人也認為,自己的準備並不足夠。如果不是這幾天台彩公布中獎故事的主角,動輒上千萬元的退休金目標橫亙眼前,自然容易感到心累。

人貴自知,多數民眾也都明白,存退休金並非一蹴可幾,僅有12.7%受訪者回答「希望一次存到這麼多錢」,其餘超過八成的人認為,這筆錢應該是「每年持續固定進帳累積下來的金額」;可見大家即便焦慮,心態至少還算務實,也都對複利有基礎認識。接下來的問題是:這筆錢到底該怎麼存?(延伸閱讀:存到1152萬,就能讓你安享晚年?全民退休大調查,台灣人恐怕太樂觀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多數民眾對於退休金仍有相當的危機意識。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多數民眾對於退休金仍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理財工具琳瑯滿目,根據民調結果顯示,「保險」仍是最為普及的商品,將近7成受訪者都有投保,其次則為「定存」33.8%、「股票」29.2%、「基金」22.6%、「房地產」20.6%,近年大行其道的「ETF」僅有8.8%,更加冷門的「債券」則為2.9%。除此之外,也有少數人富貴險中求,操作風險更高的期貨、選擇權等衍生性金融商品。

市面上的保單百百款,進一步觀察最受國人青睞的險種,依序為健康醫療險(86.0%)、儲蓄險(53.9%)、年金保險(37.0%)、長照險(30.0%)、失能險(28.8%)。

人生在世,意外難免,確實該為自己做好保險規劃,但有趣的是,除了最大宗的健康醫療險外,也有超過半數民眾投保儲蓄險。

既然會買儲蓄險,或多或少也反映了這項理財決策,並不純然只是為了預防意外,而是希望未來有朝一日可以賺進資本利得。關於儲蓄險的優劣,市場上已有諸多討論,我們就不在此贅述。(延伸閱讀:買儲蓄險真能保本又賺錢?20年保險業務揭儲蓄險3大陷阱:賠定了

保險仍是最為普及的理財方式。
 

再看排名第二的定存,理財專家夏韻芬鼓勵年輕人,不要只會傻傻定存,應該勇於嘗試其他投資,例如勞退自提6%就是不錯的方法,很多人卻不願意做,保險也應回歸本質,不能與投資混為一談。

「樂活大叔」施昇輝也以杯水為例,他說銀行定存就像這樣,把水擺在桌上,短期內可能看不出變化,然而時間一久就會逐漸蒸發,愈存愈不值錢,告誡「千萬別讓通貨膨脹吃掉你的退休金!」(延伸閱讀:退休樂活有多難?台灣人靠這方法理財,施昇輝、夏韻芬都搖頭

當然,投資一定有風險,就看每個人是否願意承擔。如果可以忍受波動,甚至泰山崩於前也面不改色,「指數化投資」就是個好選擇,只要Buy and Hold,名符其實的佛系投資,台灣市場以眾所周知的0050為代表,若要掌握全球市場,則有VT(Vanguard Total World Stock ETF)好夥伴。

或許有人感到好奇,台股已經站上萬六,怎麼看都是處在歷史高點,如今是否還能進場?

回顧這幾年來,每當台股衝破萬點,對於投資人來說似乎就是「賣股訊號」,整天為了不知何時才會來臨的崩盤危機提心吊膽,但是大盤終究關關難過關關過。如果說,台股現在其實已經超過3萬點,你相信嗎?

參照加權股價報酬指數,台股早已突破3萬點。(圖片來源/證交所)
(圖片來源/證交所)

算上配股、配息、再投資的報酬,衡量市場長期表現的「加權股價報酬指數」,2月18日已經來到31,707.86點,比起我們平時討論的大盤高出1萬多點,由此不難看出長期投資的威力。

實際上,無論是1990年的「12,682」、2001年的「3,411」、2008年的「3,955」、2020年的「8,523」,還是今天的「萬六」,每個點位都會面臨下跌風險,指數是高是低,唯有日後回頭看才說得準。

長期而言,主動選股的績效並不容易擊潰大盤,偏偏許多還在股海載浮載沉的人,都認為自己下班之後花點時間研究,就能辦到專業經理人都難以完成的任務,終究卻仍事與願違;如果儘早認清「打不過就加入它」的道理,或許距離退休樂活的目標可以更近一些。(延伸閱讀:退休金都拿去付租金?全台近1成民眾想住老人宅,但月租2萬你準備好了嗎?


責任編輯/周岐原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貼文稱CHINA惹議,吳斯懷能挺進國防委員會?陳玉珍:他去綠營會害怕
柯達發明第一台數位相機、大賺數十億美元,為何最後卻被市場淘汰?他曝公司沒落的最主要關鍵
「中國排斥台灣參與世衛,令人憤慨!」美眾院兩黨力推議案:敦促國務卿恢復台灣在世衛的觀察員資格
2021公館美食》逛街累了就來填飽肚子!7家台北必吃高CP美食一次大公開,好料根本吃不完
不捨阿嬤覺得自己沒用了!萬秀洗衣店孫子用手機拍出80歲時髦穿搭,揭爆紅背後最動容故事
「習近平一心主宰世界,美國不能坐視」 共和黨國會議員再提《防止台灣遭侵略法》
華爾街日報》汽車晶片可能又要短缺!德州風暴迫使三星等製造商減產
買房公設比越來越高,隨便都高達3成以上?營建署確定要修法,降低消費者負擔
走出厭食幽谷:在傳統文化與身體形象間掙扎的亞洲女性們
想成為有錢人必知的6件事!專家教你如何把收入轉化成財富,找出自己的致富之道
接軌世界一流反恐部隊!海巡披露特勤裝備提升 新銳步槍MK-18首曝光
台灣又慢一步?宅神揭我洽談新冠疫苗廠已收手改做特效藥
買預售屋要注意! 內政部提醒:簽合約前必看這9項
斷層掃描解開千年之謎》是誰殺了埃及法老?陶二世死因揭曉:戰敗淪為俘虜、雙手反綁處決
陳時中擋中國新冠疫苗是因沒人敢打?醫嗆:大家不敢吃萊豬為何進口
國民黨主席之爭 邱毅:趙少康出局,韓國瑜接棒,合情合理
台積電護國山神不是張忠謀、李國鼎?蔡正元嗆台灣人把他忘得一乾二淨
民進黨2022很難選?綠議員指「最大劣勢」:韓國瑜開了先例
寧願作賊也要當「課金戰士」!日本男性護理師回首網路成癮的不堪往事
手機就是抗爭工具!高中生善用Instagram成功爭取權利
名校生才搞學運?太陽花學運、香港反送中激發社區高中生創學生聯盟
兆元湧入掀補漲行情!開年最強勢股市,港股一個月黑翻紅能持續?
緬甸政變》軍頭們這次的政敵不是翁山蘇姬,而是網路原生「Z世代」
風評:忘了圖書統一訂價這回事吧,它救不了任何人
唐付民觀點:彈劾「離職川普」是政治悲劇的巔峰之作!
蕭旭岑觀點:拜登第一課─兩岸應恢復對話
2021全民退休大調查》退休金都拿去付租金?全台近1成民眾想住老人宅,但月租2萬你準備好了嗎?
汪志雄觀點:民主驚嘆號!被愚蠢縱容出來的獨裁
鄭兆希觀點:用膝蓋推論蔡總統博士論文真假
夏珍專欄:還有國會可寄生,柯文哲該偷笑
觀點投書:中國「掛鈎」全世界,G7峰會難有抗中共識
觀點投書:走蹈言論省籍歧視,這是國家的悲哀
莊嘉穎專文:外力角逐的影子—國族主權國家與外國勢力
觀點投書:避免被媒體洗腦的方法
觀點投書:慎選職業
川普下台,再戰2024?現在就埋葬民粹主義,還言之過早:《反抗》選摘(2)
房市有多熱?去年每1.4天就有1個建案賣到一戶不剩,這縣市奪北台銷售王
台船總經理料下月決定 民進黨黨政人士:以專業考量為主
獨家》陳菊春節登門送暖 「被請辭」的陳啟昱重返政壇第一步曝光
科技DMIT充電樁 強攻智慧電動巴士
投縣賞櫻花景點多 吸引遊客前往
嘉縣取消醫院入院刷健保卡 持續陪病探病限制
超前部署獲好評 高市110年實施春節交通疏導成效良好
幕後》倦勤1年?中油董座歐嘉瑞請辭走人,原因與英系這號人物有關
高雄小提燈「牛揹揹」來囉 38區公所、壽山動物園限量發送
彰縣立各級學校全面消毒 做好防疫
梨山機車定檢率歷年新高 每年上山服務也協助鄰近縣市居民
穿越時空的相遇!科學家定序「全球最古老」DNA:深埋永凍土百萬年的猛瑪象牙
美國駐中國大使人選》要有豐富外交經驗 前國務院第三把手伯恩斯可能出線
網路影片質疑蔡英文奪817萬票「歷史上沒發生過」 中選會強硬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