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經濟部拿開髒手 別再動減稅念頭

2015-06-20 12:33

? 人氣

經濟部又想幫企業減稅了,但台灣營所稅已降到17%,已無減稅空間,許多廠商早己享受數十年的租稅減免了。(余志偉攝)

經濟部又想幫企業減稅了,但台灣營所稅已降到17%,已無減稅空間,許多廠商早己享受數十年的租稅減免了。(余志偉攝)

立法院日前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把國內碳排放量大幅減少,產業界反彈批「不顧產業死活」;經濟部說要幫中小企業投資節能減碳設備,爭取租稅減免。坦白說,以台灣租稅結構而言,經濟部實在不該再動租稅減免的腦筋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稅收與GDP的比例)平均大概在12%左右,算是全球少見的低。企業的營所稅率17%,在全球各國與經濟體中,已經幾乎只比那些免稅天堂高而已了。港、星屬自由港型的城市經濟體,營所稅與台灣相當或略低也罷,同樣以製造業為主、台灣最主要的競爭對手韓國,租稅負擔率與營所稅率都在20%以上,韓國的企業競爭力差嗎?垮了嗎?

如果台灣現在的營所稅率仍如歐、美、日等國家一樣高到三、四十趴,搞租稅優惠、減免也罷,但營所稅率在2010年就從25%降為17%,實在看不出有多少優惠、減免的空間與必要。事實上,在營所稅率25%的時代,各項租稅減免就已鯨吞稅收,許多企業實際的稅率只有10%左右,部份「減稅寵兒」的科技業者,實際稅率甚至低到5%不到。根據中研院的研究報告,政府12年間給予產業的租稅減免,讓稅收短收了1.4兆元。政府還要再搞租稅減免嗎?

台灣政府與官員一直有一種「惡習」,只要提到要扶植、獎勵那種產業,減稅永遠是第1個被動腦筋的對象。為什麼?這是最懶惰、最簡單的方式,被減稅者當然額手稱慶、盛讚官員德政,未被減稅者也「無感」,不會群起反對抗爭。幾十年來,我們看到各種獎勵投資、研發的租稅減免不斷,文化事業、看電影、甚至買書,只要提到要「獎勵」,都有官員提出減稅方案。

全球因為氣候變遷暖化,從1997年簽訂京都議定書開始,大部份國家都努力推動減碳,如歐洲等先進國家,未來甚至計劃要把碳足跡、排放碳量多寡列入進口標準,對不力行減碳的企業與國家,形成另外一種貿易障礙。

台灣在這20年間,少有建樹。雖然台灣燃料燃燒碳排放量占全球0.81%,看起來似乎不高,但平均每個人每年的碳排達11公噸,高居全球排名第20名,顯然這不是一個太值得驕傲的排名,如果台灣不儘快力行減碳,年底巴黎會議產生新的協議後,難保不成為國際制裁對象。

因此,台灣是該通過且儘快落實執行溫室氣體法,對中小企業而言,投資節能減碳設備,中長期而言,也是能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而經濟部要輔導中小企業,可以提供各種協助─從投資減碳設備的貸款、如何選擇、專業技術等都可協助,但卻不該再拿租稅當祭品,再搞租稅減免。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