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讚」會上癮,智商還可能下降?社群網站的背後,是一場操縱人性弱點的遊戲...

2018-03-13 18:06

? 人氣

你也時不時就會拿起手機滑滑社群網站嗎?(圖/風傳媒攝)

你也時不時就會拿起手機滑滑社群網站嗎?(圖/風傳媒攝)

網路的快速發展,帶給了我們很多的方便。找資料、找地址、找美食,幾乎所有事情,都能夠透過網路解決。同時,網路也創造了很多的新商機,例如:社群網站和串流影音。為了讓我們長時間的使用他們的商品,這些公司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辦法增加它們產品的「黏著度」。本文將介紹它們是如何做到這點,以及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創新點:社群網站利用人想得到「認同」的心理,引誘人們不斷發文、看手機、關注新消息。一旦成癮,就很難在任何事情上難維持長時間的專注。

Facebook 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在 2016 宣布,一般人每天都會花費 50 分鐘在 Facebook 的平台上。但是,馬克祖克柏本人使用 Facebook 的習慣卻和我們不太一樣。他有一群為數 12 人的全職管理員,負責刪除他 Facebook 帳號中不恰當的留言。除此之外,馬克祖克柏還聘用了一群小編,負責為他撰寫貼文,以及數位攝影師,確保他貼文中的照片都很「專業」。

除了馬克祖克柏,Facebook 其他高層同樣的也沒有「正常」的 Facebook 頁面。我們看不到他們的好友數、時間軸,而且他們也極少公開的貼文。為什麼這群 Facebook 高層都不像我們這樣使用他們自己的產品?

「正面回饋循環」,讓我們對社群網站欲罷不能

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Youtube、Netflix… 各種新興的網路服務不管賣的是什麼,它們需要的都是我們的注意力!要得到我們的注意力,產品設計就要有高「黏著度」,讓使用者會不停的使用。

Facebook 首任總裁 Sean Parker 在打造 Facebook 時,就考慮要如何盡量佔用使用者的時間和注意力。這個秘訣在於「正面回饋循環」,每隔一段時間就給用戶一點「多巴胺」(一種幫助細胞傳送脈衝的化學物質,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慾,感覺,將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也與上癮有關),讓我們在使用 Facebook 時會產生欲罷不能的感覺。

這種「多巴胺」就隱藏在我們每次在FB的貼文互動中。

我們在 Facebook 貼文時會得到朋友的讚或回覆,而這些互動,都會讓我們感覺到成就感。為了得到更多的成就感,我們就會持續的貼文,好讓我們不停的得到成就感;這就是 Parker 和團隊極力要創造的「正面回饋循環」。

由於這些機制利用的是我們心理上需要得到「認同」的弱點,所以,我們很容易就會「上癮」。而根據 Parker 的說法,成功的科技公司的創辦人如馬克祖克柏,以及 Instagram 的 Kevin Systrom 都很清楚如何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也因為 Parker 了解這些機制可能會對下一代造成不好的影響,因此,現年 38 歲的他,成為了社群網站的「良心反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創新拿鐵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