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請政客遠離股市地雷區,小英總統別提股市了

2017-10-07 07:20

? 人氣

政客最好遠離股市地雷區,小英總統別提股市了。圖為民進黨全代會中黨主席蔡英文。(蘇仲泓攝)

政客最好遠離股市地雷區,小英總統別提股市了。圖為民進黨全代會中黨主席蔡英文。(蘇仲泓攝)

對政客而言,股市其實是一個地雷區,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但台灣的政客總是不斷的犯錯,最新案例是蔡英文總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英總統在民進黨全代會的致詞時說:「這一年來,各項指標都顯示,台灣正在變好。景氣持續在回溫,經濟成長的幅度超越了過去的預測。股市萬點超過一百天,打破歷史紀錄。」

這是一種錯把加權指數高低當政績的思維,雖然股市號稱經濟廚窗,長期來看,經濟好壞、企業獲利高低,終究最後會反應在股市上;但問題是影響股市漲跌的因素極多,消息面的衝擊或鼓舞、政策面的變動、資金多寡的影響、國際金融市場變化、甚至社會心理因素,都會影響股市走勢。而這波台股上萬點,關鍵因素在外資的匯入,而外資來台的重要因素在避稅,因為台灣加入全球查緝逃漏稅的CRS(肥咖條款)較晚。

坦白說,如果台灣只能吸引這種避稅的外資,而無法吸引直接投資(FDI)的外資,實在也不是什麼太值得說嘴、光釆的事。而且,在說嘴之前,政客都該再想想,行情怎麼上去就可能怎麼下來;外資、熱錢終究有獲利了結匯出的時候,政府不可能作任何阻擋。如果今天拿股市高漲作政績,明天股市下跌、外資匯出時,又該如何自圓其說?

台灣的政客與官員,一直有把股市高低漲跌當政績的「傳統」,股市震盪時日,官員鎮日盯著指數看,部長轉身化為股市分析師、評論員─當然其說法是「死多頭」。

李登輝時代,碰上幾次金融風暴與天災意外、非經濟因素影響(兩岸問題)時,政府固然是大力介入股市,阿扁時代也難改習性、樂此不疲;扁政府時代的財長顏慶章,面對股市下跌曾公開說;「輕率出脫股票的投資人很快就會後悔,現在逢低承接者則很快就可享有豐碩的果實。」結果是股市繼續下跌。

馬政府時相對較收斂,但前經濟部長、經建會主委尹啟銘在總統大選前曾喊出股市會漲到2萬點的豪語,至今仍成「笑柄」。財長張盛和也曾多次發表對股市的「品評」─從「7000點是很好的投資點」到「台股沒有過熱、很健康」「外資持續匯入,成交量未失控」等。

小英要表彰民進黨執政在經濟方面的政績,說「景氣持續在回溫,經濟成長的幅度超越了過去的預測」,問題不大,縱然2%的成長率仍是低度成長、數字為四小龍之末,且成長因素是正常的景氣循環,而非執政者推出什麼了不起的政策,但因為這是客觀數字,且經濟成長不論往上或往下,都有較穩定的趨勢性,因此談經濟成長率關係不大。

但把股市上萬點破百日、打破過去歷史紀錄也納入政績,風險就高多了。股市上下起伏,雖然長期來看,股市與匯市一樣,終究會反映經濟基本面,但實際上在短期內是時常脫離基本面,變成超漲或超跌,且超漲或超跌的時間時常持續相當長,而且最重要的是:絕對不會無止境的一直上漲。

小英說股市上萬點的日子破紀錄時,台股大概是1萬500點左右,但接著就跌破1萬300點,就那短短幾天,其實國內外經濟情勢談不上什麼大變化,就是外資賣股匯出罷了。

美國總統柯林頓任內擔任的財政部長的魯賓,出任公職前是高盛董事長,一輩子在華爾街打滾。他在自傳式的回憶錄中提到,當美股持續上漲時,柯林頓的政治幕僚希望總統把股市強勁上漲,當成是自己的功勞,但他認為「總統用股市來證明自己的政策,總是錯誤的作法。」因為「股市可能因為無數的原因起伏」

他也說:不論股市是被高估或低估,官員都不應該評論股市水準;財政部長擔任市場評論員,根據自己當時的看法揮舞綠旗、紅旗或黃旗,的確是很糟糕的想法。

最重要、也最值得政客們借鏡的是,魯賓說:總統如果把股市上漲當成是自己的功勞,股市下跌時別人也會責怪他,因為玩火者必自焚。

這番話,從總統到金管會主委、財政部長,都該銘記在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