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病毒更可怕的事》學者看台灣抗疫遺憾:談社會付出什麼代價,不等於去批評防疫成果…

2020-12-08 10:15

? 人氣

過去她曾花費近20年深入中國研究愛滋與麻風、看見各種以「抗疫」之名的犧牲,而當新興疾病再次來襲,她也驚見,昔日研究與今日所見所聞,竟都碰撞在一起了(示意圖,謝孟穎攝)

過去她曾花費近20年深入中國研究愛滋與麻風、看見各種以「抗疫」之名的犧牲,而當新興疾病再次來襲,她也驚見,昔日研究與今日所見所聞,竟都碰撞在一起了(示意圖,謝孟穎攝)

「談我們社會付出什麼代價,不等於去批評防疫的成果──世界上沒有一個『完美』的防疫、任何政治都會付出代價,只是那代價是大是小、誰來處理我們公平正義的問題……我們要找出來是哪些人替社會付出代價,而主流社會沒看見……」

2020年全球陷入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長期推展醫療人類學的學者劉紹華,也同時看見在全球產生的污名、人權侵害、「抗疫英雄」迷思等問題,著成《疾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一書──過去劉紹華曾花費近20年深入中國研究愛滋與麻風、看見各種以「抗疫」之名的犧牲,而當新興疾病再次來襲,她也驚見,昔日研究與今日所見所聞,竟都碰撞在一起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抗疫」成為社會目標,各種代價必然隨之而來,人們習以為常的「隔離」亦是。劉紹華在郭晶《武漢封城日記》看見,在中國有男童與爺爺配合隔離、即便爺爺在浴室暈倒也乖乖待在家不求救、直到社工上門才發現悲劇,台灣雖然看似平安,卻也因「隔離」大方向帶來部份社區活動一度停擺、老人與身心障礙者只能待家中、致使照顧者身心壓力加劇的狀況。

一切政策必定有利有弊,防疫政策亦然,而劉紹華盼望提醒台灣人的事情之一,正是持續關注為社會付出代價的、那些主流看不見的人們。

「當我們政策一刀切、沒考慮到代價…」看見疫情下的弱勢 資深里長自掏腰包打造防疫戰線、「但政府不會表彰」

2020年2–3月間,台北市社會局下令暫停老人共餐補助,副市長蔡炳坤受訪時回應,主要考量到疫情對高齡者風險極高,為避免老人群聚、社區感染而不得不停止補助,不鼓勵「群聚」。然而,在堪稱「台北最窮社區」忠勤里的里長方荷生,卻堅持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自籌款項,在做好防疫、早早建檔居民接觸史的情況下持續營運共餐廚房,讓獨居老人得以持續互相關照、活動不間斷,不僅沒有成為所謂「防疫破口」,甚至成為另一種防疫安全網。

劉紹華於《疾病與社會的十個關鍵詞》書中「人權」一章寫到,防疫之下難免出現因應「社交距離」而來的各種人際隔離要求,然而另一方面,造成社會隱藏問題也不少──當社區活動停擺、甚至下令有隔離檢疫者的家庭必須暫停日間照顧服務,照顧者的喘息空間也往往就此被喊卡,劉紹華就聽聞有些失智者、憂鬱症患者、需要復建的病人與照顧者只能長待家中、外界協助機會銳減,不僅常聽到有照顧者因為身心壓力加劇導致憂鬱症,防疫期間也聽聞急性精神病患者增加不少。

談起社會局曾停止共餐補助一事,劉紹華,說多數里長的心態大概是「要停經費就不辦」,但不辦,倒楣的就是必須仰賴這些服務才能尋常生活下去的人,「當我們政策一刀切、沒考慮到代價,就沒考慮到這些人。」然而劉紹華也看見,方荷生很清楚哪些人會因為防疫政策付出代價,為了不讓這些事情發生,方荷生不拿政府的錢、募款繼續維持辦理,防疫沒有破口、弱勢也能維持跟過去一樣有被照顧到的生活。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