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產品、生產皆異類,且營收近7成只靠Adidas…最大客戶疫情重傷,冠星如何竄升紡織獲利王?

2020-11-28 08:50

? 人氣

多數紡織廠都是製造起家,冠星卻是一起步,就打定主意發揮「人脈」優勢。(圖/ 商業周刊提供)

多數紡織廠都是製造起家,冠星卻是一起步,就打定主意發揮「人脈」優勢。(圖/ 商業周刊提供)

近期上市櫃企業公布第三季財報,今年「紡織股獲利王」的冠星集團,從許多方面看,都是台灣紡織業中極其特殊的存在。

第一、它去年底才上市,卻立刻成為繼儒鴻、聚陽、廣越、南六後第五支股價破百的紡織股。今年初,它營收占比近7成的客戶阿迪達斯(Adidas)受到疫情衝擊,淨利驟降,也讓外界一度對冠星營運打上問號;沒想到,它第三季稅後淨利一舉較去年同期大增42%,不僅讓每股稅後盈餘(EPS)衝上10.8元,等於前三季就賺到一個股本,更打敗EPS 9.7元的股王儒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二、台灣號稱「機能布王國」,紡織大廠多以製造長纖為主;冠星的主力產品卻是短纖,更是阿迪達斯全球最大的棉混紡布供應商。

第三、隨著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多數曾挑戰「西進」的紡織廠都已早早撤回;而冠星不只持續深耕中國製造,更罕見打進中國運動品牌供應鏈,包括李寧、安踏、特步等,都成為它的客戶。

這間公司,為何從表現、定位到營運軌跡都與眾不同?面對疫情衝擊,為何它能迅速從谷底反彈?(延伸閱讀:自助洗衣店開到鄉下田間,「懶商機」使店數6年多3倍!人口負成長、家家有洗衣機,為何產值逆勢成長?

不靠製造起家的紡織廠  主攻人脈優勢打進Adidas

故事,要從它的公開說明書中,董事長林錦茂的學歷欄「商職肄業」開始講起。

早在1986年,22歲的他選擇離開台灣,遠赴香港,到哥哥與友人合資的布料貿易行擔任業務,為日後創業奠定基礎。

「那時候,同事都叫我『打工皇帝』!」他笑道。原來,當時的香港成衣廠多在同一棟商辦大樓中,而個性爽朗、擅長溝通的他,每天就是拿著樣品布卡,從頂樓開始一扇扇敲門找訂單,2年內讓公司單月營收翻了10倍。這項成績,讓他大膽自立門戶,最終卻因購併投資失利,瞬間背債港幣400萬元。

從意氣風發到跌落谷底,多數人可能就此放棄,但林錦茂想的卻是:「與其讓辛苦累積10年的人脈歸零,倒不如再好好靠它拚一次!」

1995年,他向家人借了6萬美元,在香港創立冠星。

多數紡織廠都是製造起家,冠星卻是一起步,就打定主意發揮貿易行的「人脈」優勢:論生產,他沒有半條產線,卻靠著人脈,一間間串聯起20幾家廣州衛星小廠,藉此做到彈性接單和少量多樣;論銷售,他從零開始累積客戶,卻靠著舊識牽線與業務纏功,兩年後即打進阿迪達斯。

「基本上,我們就是把『成為外包廠和品牌間的橋樑』這件事做到極致,」營運長洪享民說。

例如,讓它最初打進阿迪達斯的關鍵,是一塊接單條件為「設法把縮水率從18%降到3%」的衛衣布。考量到衛星小廠多半設備、研發不足,林錦茂索性咬牙從台灣購入織布機,測試各種編織法,最終在1年內開發完成,拿到500萬美元訂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