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蘇貞昌真的想靠掃帚開戰嗎?

2020-08-27 07:20

? 人氣

行政院長蘇貞昌引三國孫吳抗戰批評前總統馬英九,並再次強調「一把掃帚」也要抗中的決心。(盧逸峰攝)

行政院長蘇貞昌引三國孫吳抗戰批評前總統馬英九,並再次強調「一把掃帚」也要抗中的決心。(盧逸峰攝)

前總統馬英九是個不識相的人,卸任後他大可閒散餘生,或者走遍全台做公益,偏偏他就選擇最不見容於當道的路,既憂國又憂民,最不該的是他還憂兩岸。兩岸形勢到底值不值得他憂呢?不談「國際危機組織」評估民進黨兩次執政的扁、蔡各有四次台海不安全,僅僅是中美於週邊頻繁軍演,亦可見一斑。不過,台灣人不是嚇大的,對「潛在」或「可能」的戰爭,有義憤填膺的浪漫,却沒有戒慎恐懼的危機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北市長侯友宜面對國際危機組織的評估,淡然一句,「外面的評估,參考用。」基本反應多數民眾的心向,兩岸關係再緊張,日子還是得過下去,不喜歡聽的就捂住耳朵;府院黨的反應相對強烈許多,群起圍剿,只差沒把馬英九打成「叛國者」,戰事未起,沒有人高興烏鴉之音,特別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解放軍對台策略是首戰即決戰」,正中民進黨蔡政府的地雷,尷尬的是,這是蔡英文總統第一任成立的國防安全研究院提出評估報告內容。

簡單講,就國家安全與國防戰略部署而言,當然要就中共可能的行動做最完整的沙盤推演,並以此想定因應策略;至於「戰爭」,不要說尋常百姓,即使職業軍人,也萬萬不會有人願做此想。值得推敲的是,為什麼執政者可以評估部署,而在野者不能提醒示警?答案非關國家安全,而是政治,因為權力者要塑造的就是全民同仇敵愾人抗中的「民氣」,即使蔡英文靠反中高票連任,都無法否認這股「民氣」,仍屬見仁見智,原因也很簡單,兩岸交流三十多年,不會有人真想一夕回到兩岸開放前的敵對狀態,包括蔡政府這四年多,口頭駡得再兇,兩岸兩會基本斷線,但兩岸交流並未真斷,包括台灣經濟所賴的出口。

就也就是為什麼當行政院長蘇貞昌引「三國」,孫吳以五萬之兵抗敵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前民進黨秘書長羅文嘉引兩蔣遺囑,呼籲國民黨和馬英九「做不到光復大陸國土至少守住台灣民主吧」,格外讓人啼笑皆非。

首先,兩蔣是民進黨欲除之而後快的「歷史記憶」,民進黨若真景仰兩蔣「反共保台」之所作所為,促轉會還需要討論「威權遺址或象徵」嗎?其次,兩蔣的反共保台,終極目標是「實踐三民主義,完成統一大業」,前者民進黨嗤之以鼻,後者則視之為春秋大夢;第三,兩蔣堅守的「民主陣容」,是不容「黨外」的陣容,民進黨如今難忍異議,倒有幾分相似。

至於「三國經驗」,只有四個字能形容:一言難盡。三國的第一個歷史教訓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第二個歷史教訓是「天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吳蜀兩次結盟都是在危難之際不得不為,而劉備不欲曹操死,為的是能牽制孫吳;最重要的,三國百年是戰亂頻仍災禍不止的「亂世」,百年亂世人口大減百分之七十,歷史看到的是「英雄」,沒看到的是活了今天沒有明天的老百姓,而孫吳抗曹操是被動抗之,孫吳不伐中原一為士族利益二為實力不足三才為民生,諸葛亮北伐內部雜音同樣不止。

蘇貞昌引孫吳抗曹,看到的是赤壁之戰定三分天下之局,沒看到的是大歷史的「天下大勢」,不引三國則已,一引三國豈不更讓人觸目驚心?蘇貞昌酸馬英九,「投降論可讓有些人保有榮華富貴」,他刻意疏忽馬英九的前言後語:「反對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及對台軍演…,蔡政府除了不求戰、不畏戰之外,更應積極避戰,以保障民眾安全」;當然,蘇貞昌也疏忽了「政治現實」,當今氛圍倡議和平者,連求一個選舉勝選都困難,談何榮華富貴?反倒是喊戰引戰者,高居廟堂真正享受榮華富貴,這是當烏鴉無可避免要付出的代價,但要拿這個吃豆腐,就大可不必了。

戰爭不是相聲,可以在政治舞台上,讓朝野政客隨口說說笑笑贏得掌聲之用,民進黨難得引用蔣介石,那就不要忘記蔣介石「抗戰宣言」發表前三年的「外交報告」:「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老蔣提醒「全國國民最要認清,所謂最後關頭的意義」;蘇貞昌老是驕傲地張揚他的「一把掃帚」,這樣的「最後關頭」,到底是長了誰的志氣?滅了誰的威風?外有強敵,必須要有決心,但決心不該用來對付在野異議。馬英九,不是民進黨的敵人,更不是台灣的敵人,以在野為敵,不可能團結國家。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