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到底是自願還是被迫?史料揭80年前文明最黑暗一頁、駭人「慰安所」誕生內幕

2017-07-04 15:06

? 人氣

日本的慰安婦政策直至今日依然為人詬病,也造成諸多台灣、韓國等殖民地婦女一輩子難以抹去的陰影。究竟當時是出於何種歷史因素與考量才會擬定出這樣的對策?招募慰安婦的過程,又有什麼內幕?

「慰安婦」的動員

隨著「總體戰」(日語稱「總力戰」)的開展,自1931年的滿洲事變起,亞洲進入了太平洋戰爭,女性相較於男性,遭置於二級國民的地位,也被迫協助戰爭遂行。少數或弱勢族群往往會圖求對國家有積極貢獻,力圖透過此舉脫離自身處境,亦即「同化」於多數主體,特別是在總力戰的情況下,談及「宗主國/殖民地、中央/地方、都市/農村、富裕/貧困、男性/女性時,會促使相對邊緣的後者參與前者,幻想透過這種參與能向前者的中心靠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女性受到鋪天蓋地的「賢妻良母」思想束縛,在以家庭為(立身)基礎的同時,尚被要求主動參與戰爭,捲入總力戰。而動員女性的方法各式各樣,由製作慰問袋、千人針(千人刺繡)等象徵性的大後方活動、維持家庭,到以護士、「慰安婦」身分從軍等等。

在太平洋戰爭下,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就是日軍為了士官兵,設置了慰安所,裡面擁有應該被稱為「性奴隸」的「慰安婦」。

最早設置的慰安所,就目前所能判明,是1932年爆發上海事變時,與中國軍隊交戰之際,日本海軍陸戰隊在上海所設。海軍軍醫中尉高杉新一郎在1942年日本性病預防協會以「戰局下的性病問題」為題演講時,因為聽眾皆為性傳染病的專門醫生,因此他直接先說:「我不知道向各位如此說明是否合適」,接著說明:「為了從頭到尾都能提供無毒的賣娼婦,須由海軍的軍醫直接『控制』,這樣的說法有點惡劣,但希望諸位之後都能費心注意。透過注意各種細節,上海海軍士兵成功對抗了花柳病,狀況最好的時候,上海海軍病房內染上花柳病的患者僅有一人。」高杉對於因設置「慰安婦」而有效預防性傳染病,感到自豪。

設置「慰安婦」的第一個目的,如上所述,便是為了預防性傳染病。當然,設置「慰安婦」的目的不僅止於此,這也是為了防止日軍的將士官兵強姦,還可防止官兵前往當地「賣春店」時可能洩漏軍事機密等風險,而且給予官兵「性」的安慰,也能提高士氣。

根據北支(華北)方面軍第三十五師團步兵二一九聯隊警備隊第七中隊的「營外設施規定」中「特殊慰安所」的規定,條文明記「經營特殊慰安所之必要藥品、防護用品等,得由公物中領取,其細項則由軍醫部長規定之。」從中可以看出想透過軍醫預防性傳染病的企圖,由此也可知,軍隊想要透過設置「慰安所」,有系統地對將士官兵實施性傳染病預防對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