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當金融科技揮舞「人工智慧」利劍砍向傳統金融

2017-05-31 07:00

? 人氣

作者認為,傳統的金融業正受到網路、社群、購物平台業者的危脅,人們前往金融機構營業點的需求越來越低,金融業需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並乘著「人工智慧」的浪潮前進。(示意圖取自YouTube)

作者認為,傳統的金融業正受到網路、社群、購物平台業者的危脅,人們前往金融機構營業點的需求越來越低,金融業需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並乘著「人工智慧」的浪潮前進。(示意圖取自YouTube)

日前在「經濟50大論壇」金融專題演講中,主管機構與傳統金融業競相嘲諷國內金融科技業者,謂其捧著創新光環來破壞傳統金融,並對其創新技術內容不屑一顧。這些說法徒然揮霍了在眾人目光匯集的舞台上,展現其宏闊視野與優雅身段的機會。其實此時金融科技熱潮爐火漸息,創新業者規模尚小,並無法威脅傳統金融業者,實無需急於排擠這些嗷嗷待哺的新創幼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國外如何面對Fintech

我們先來看看國際傳統金融業者Swift與Visa,是用什麼態度來面對這股金融科技浪潮。下面是他們面對金融科技的最新行動:

  • Swift正式選用Hyperledger,與3大金融機構聯手進行區塊鏈跨國交易驗證
  • 3大變革Visa引領行動支付向前行

1.開放架構建立行動支付生態系
2.結合Fintech新創發展多元支付樣貌
3.預見需求優化消費者支付體驗

大體上,都是積極擁抱。

強大平台業者才是傳統金融的威脅

安永(Ernst & Young)與星展銀行(DBS),於2016年11月所聯合推出的「The Rise of FinTech in China」報告中明白指出,中國在2016變成世界FinTech的領頭羊,起因是由未被滿足的金融需求而來。而百度、阿里、騰訊3大網路、電商、社群平台業者藉由強大平台力量,滿足了這些被傳統金融業遺棄的客戶。加上管理機關的默許,因而造就了今日中國金融科技的爆炸性成長。平台業者同時也砍斷了原本流向付款卡業者的金流與資訊流,日後將對傳統金融業者產生雪上加霜的後果。

有台灣傳統金融業者覺得,台灣是overbanked中國是underbanked,中國的情況不容易在台灣複製。也有人認為,如果現在要花好幾億來發展金融科技來打自己,到時候又得花好幾億去資遣員工,因而對金融科技抱著遲疑、能拖就拖的態度。

依據資策會調查結果,台灣每人平均擁有4個社群帳號,其中Facebook涵蓋90.9%的人,LINE 87.1% 以及YouTube佔60.4%。資策會去年預估,2017年台灣電子商務規模可望達1兆2515億元,持續成長約11%,B2C電商仍扮演領頭羊。而Line在全台灣有1,700萬用戶基礎,PCHome、MoMo、Yahoo有電商會員基礎,橘子、智冠、歐買尬有遊戲會員基礎。這些台灣平台業者,都正在積極地拓展行動支付業務。

運用科技手段,使得原來死板繁瑣的金融服務變得更有效率。(圖/JESHOOTS@pixabay)
作者認為,傳統金融業者的真正威脅,就是這些網路、社群、購物平台業者。(圖取自JESHOOTS@pixabay)

傳統金融業者的真正威脅,就是這些網路、社群、購物平台業者。最怕他們複製中國經驗,將所有會員金流改道,到時傳統金融業者對這些客戶的金流資料流皆斷。除此之外,金融業同時也還需解決自身分行大幅縮減,以及人工智慧取代傳統人力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