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信權威到底多可怕?這場10人喪生的飛機事故,因「不能挑戰機長」釀難以挽回的悲劇

2020-05-10 08:00

? 人氣

1978年的一場空難,造成十人死亡,包括兩位機組人員與八位乘客,另外有二十三人身受重傷。圖為示意圖。(圖/unsplash)

1978年的一場空難,造成十人死亡,包括兩位機組人員與八位乘客,另外有二十三人身受重傷。圖為示意圖。(圖/unsplash)

這本書基本上是關於人們如何決策與判斷,特別是別人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他人影響我們的方式,差異性很大,取決於他們是有「共識」的多數,或是表達「異見」(dissent,在本書中主要是指在團體中提出不同於多數的意見或立場)的少數。從這本書你可以了解,共識會動搖我們的判斷,即使錯誤,就算事實擺在眼前,我們還是會受到影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共識更大的危害在於,不論我們是否與多數人持相同意見,它都會改變我們的想法。接觸多數意見後,我們會開始以多數人的觀點看世界。不論我們是在尋找、解讀資訊,使用策略解決問題的或尋找解決方式,往往只落入狹隘的思考──也就是從多數人的角度去思考。從眾的結果,讓我們做出乏善可陳的決定,思考的創意性也降低了。

異見──少數人的聲音,也會影響我們。提出異見的人同樣也能說服我們接納非主流的意見,雖然這是場艱難的戰役,但他們能讓我們同意他們。異見者用以說服我們的「為何」(why)和「如何」(how),與主流派大不相同。異見者說服的方式比較迂迴,需要更多時間,在提出論點時也更需要更多鋪陳和技巧。

或許最重要的是,異見能形塑我們思考議題和達成最後結論與決定的方式。當我們聽取少數意見時,思考會有別於聽取多數意見時那般侷限。事實上,異見拓寬了我們的思考面相。當我們接觸不同的聲音,就能以更開放的心態,從更多元的角度去思考。當我們考量更多訊息與選項,就能運用多重策略去解決問題,能思考得更多元、更有創意。聆聽不同的意見,對我們的決策品質至關重要。整體而言,共識會降低人們的決策品質,而異見有利於做決策

雖然異見對決策帶來諸多益處,但是抱持反對觀點的人要表達意見並不容易。當我們與周遭的人想法或意見不同,常不確定自己是否正確。事實上,我們常會認為「多數就是真理」,發現自己是少數時,就會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此外,我們也擔心身為異見者會遭到揶揄或排斥,於是我們猶豫遲疑,低頭不語。然而,沉默其實茲事體大,若個人不勇於發言,團隊會受害並錯失良機。更糟的是,當團隊被迫做出快速判斷,只從單一觀點思考,往往會做出糟糕的決策,甚至是致命的錯誤。

1978年聖誕節的前三天,聯航173號航班從紐約甘迺迪機場飛到奧勒岡波特蘭,預計要在傍晚五點多抵達,中間要在丹佛暫停。總共有一百九十六人登機,機組人員經驗豐富,一切看起來都沒有問題,就像每天的例行公事。

當飛機接近波特蘭,該是放下起落架的時刻。突然,飛機發出一個巨大聲響,開始左搖右晃。有地方出問題了!機組人員開始懷疑起落架是否真的放下來,還是被卡住了。雖然不知道到底哪裡出問題,但他們確知一定有問題。

駕駛員做了一個看似謹慎睿智的決定。他決定不要降落,先檢查問題所在,再決定要怎麼行動。於是,飛機持續在天空盤旋等待下降。

機長與機組人員花了大約四十五分鐘,努力調查問題並安撫乘客。可以說,人人都支持這項做法。不過,另一個問題卻悄悄浮現--飛機快沒油了。當他們離開丹佛時有充裕的燃油,但他們把焦點放在起落架問題時,燃油卻消耗殆盡。機組人員沒仔細考量到這一點。事實上,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問題,所以沒去計算多久之後燃油就會用光。

當飛機的燃油耗盡,引擎一個接一個失靈。飛機機頭向下掉,在晚間6點15分左右墜毀在波特蘭郊區,離機場只有六英里。飛機從天上墜落,造成十人死亡,包括兩位機組人員與八位乘客,另外有二十三人身受重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