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台灣人看冬季戰爭─從俄國與芬蘭的分合看兩岸

2020-04-12 07:20

? 人氣

冬季戰爭時的芬蘭軍馬克沁重機槍陣地,身穿白色雪衣的芬蘭軍人是蘇聯紅軍眼中的「白色惡魔」。(圖片由作者提供)

冬季戰爭時的芬蘭軍馬克沁重機槍陣地,身穿白色雪衣的芬蘭軍人是蘇聯紅軍眼中的「白色惡魔」。(圖片由作者提供)

今年不只是二戰結束75周年,還是納粹德國與英法兩國大打出手的第80個年頭,對於軍事迷而言具有格外的意義。但還有一個日子,同樣不能為我們所忘記,那就是今年3月13日同樣是冬季戰爭(Winter War)停戰的80周年。這一場介於芬蘭與蘇聯之間的戰爭,因為屬於二戰期間的局部武裝衝突,而且又發生在十萬八千里遠的北歐,並不太為國人所知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當衝突爆發時,國民政府就對冬季戰爭保持密切的關注,因為在美國尚未投入太平洋戰爭的情況下,蘇聯幾乎是中華民國取得外援的唯一對象。蔣中正在立場上雖同情芬蘭,但卻無法對史達林施以公開的譴責,只是希望蘇聯能夠趕緊結束在北歐的軍事行動。如果冬季戰爭無法在短期內結束,蔣委員長預計蘇聯必將與日本做出妥協,並犧牲中華民國之權益。

芬蘭在後來爆發的繼續戰爭(Continuation War)中,與東線戰場上的德軍共同侵略蘇聯,讓人們下意識認為這個國家屬於希特勒的軸心國陣營。日本又在二戰時加入了軸心國,自然讓反對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的中國人在情感上同情蘇聯。但是卻鮮少有人知道,其實冬季戰爭爆發的時候,蘇聯其實與納粹德國的關係正處於蜜月期。

根據中華民國駐國際聯盟代表顧維鈞,就在給蔣中正的電報中強調:「此次蘇聯對芬蘭用兵頗受德之聳動,因德擬趁機壓瑞典、挪威、丹麥就範,停止與英通商,同時進窺荷比,以貫徹其封鎖英國東部港岸之政策。德外長並謂明春蘇以英法主協定之故,必在巴爾幹半島設法圍黑海之安全,屆時蘇聯不得不參加歐洲與德國協力。」

站在國民政府的立場來看,英國與蘇聯結盟共同對抗法西斯,並向中華民國提供援助將是最有利的戰略局面。然而蘇聯對芬蘭的用兵,目的卻是要配合德國封鎖英國東部口岸,以共產主義老大哥身份助長法西斯在歐洲的氣焰,自然是大為國民政府所反對的。但是同一時期在中國,卻有一批來自台灣的抗日份子也在密切關注冬季戰爭的走向。

清朝為曼納海姆頒發的護照,上面寫有他的中文名字馬達漢。(圖片由作者提供)
清朝為曼納海姆頒發的護照,上面寫有他的中文名字馬達漢。(圖片由作者提供)

芬蘭與俄羅斯的分合

位於北歐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芬蘭,自1808年起就因為瑞典在芬蘭戰爭(Finnish War)中的失敗被割讓給了俄羅斯帝國,成為俄國轄下的一個自治大公國。芬蘭在帝俄統治下被允許保留極高的自治權,所以絕大多數的社會精英與軍事將領對沙皇都有著極高的向心力,就連在冬季戰爭中率領芬蘭抵擋蘇聯的曼納海姆(Carl Gustaf Emil Mannerheim)元帥也不例外。

曼納海姆沙皇尼古拉二世(Nicholas II)極度忠誠,早從日俄戰爭時代開始就為了俄羅斯帝國的榮耀衝鋒陷陣,並以龍騎兵中校的身份被派到東北。也因為來到東北與日軍作戰的原因,曼納海姆還得到了一個「馬達漢」的中文名字,算是與中國結了一點小小的緣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