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家暴 只能被動挨打嗎?」公部門大挑戰 大數據這樣防家暴

2017-03-06 08:40

? 人氣

政府推動家暴防治工作超過20年,但仍有不少家暴受害人隱忍在黑暗中,台北市政府嘗試透過科學數據分析,讓防治工作更有效。(顏麟宇攝)

政府推動家暴防治工作超過20年,但仍有不少家暴受害人隱忍在黑暗中,台北市政府嘗試透過科學數據分析,讓防治工作更有效。(顏麟宇攝)

「大數據」在台灣紅了數年,卻甚少聽聞真正用於政府,成為聰明決策的幫手。台北市社會局家庭暴力防治中心於2016年首次嘗試運用資料科學,精準分析台北市456個里的家暴情況,分析結果竟顛覆過去20年的「主觀經驗」,替社會局建構全新的努力目標,此舉也顛覆外界對公務員保守僵化的想像,為第一線公務員注入工作熱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公務體系在外界看來保守甚至僵化,卻在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一個閃過的念頭,有了全新的詮釋。「我們一天到晚緊急救援家暴案,庇護家人小孩,但是加害人往往再去交別的女朋友,再婚生小孩,問題沒有辦法解決,家暴也沒有停止的一天。而政府擁有的這些資料,能不能帶給我們科學的證據,讓我能有與過去10年不一樣的作法?」

北市防治家暴社工僅97人 人力未用在刀口上

陳淑娟也發現到,北市第一線的防治社工僅97名,整日奔波前往家暴案發現場,又忙於鍵入受害者資料,但建立的資料卻沒有後續用途,冗事消耗社工的精神體力,更無法透過累積的資料,得出家暴防治的「刀口」位置。

「如果我在樹林裡面,就只能見樹不見林,但如果升高一點俯瞰,家暴防治就好像種樹施肥,或許我們一直在西南方地方種樹、做防治,卻忽略東北方其實禿禿的」,對陳淑娟來說,家防中心10年的大數據資料彙整分析後,就好比升降機,帶領社工同仁將視野拉高,看到還有哪裡是不足的,讓社工也在防治家暴數十年後,進入自我反省的過程。

20170216-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甘岱民攝)
台北市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指出,家防中心10年的大數據資料彙整分析後,將可帶領社工同仁將視野拉高,看到不足之處。(甘岱民攝)

而這也是身為科學家的市長柯文哲,在社會局的內部會議上不斷嘗試提出的問題:「面對家暴,只能被動挨打嗎?社會局只能被動處理嗎?事後處理得好就是沒責任嗎?有沒有辦法主動一些?」

與民間團隊合作 個資保護優先

在一系列的思考後,家防中心決定參加由智庫驅動所發起的「D4SG 資料英雄計畫」,由智庫驅動招募一群對資料分析有興趣的志願者,以家防中心提供的數據作為分析依據,透過每周定期的工作會議,將數據資料萃取淨化、跑程式分析,配合社工方面的文獻研究,最後繪製成「家暴風險地圖」,令人驚訝的是,全程無任何金流,志願者是一群各自擁有正職工作者,出於興趣投入,而此次與民間志願者合作,也讓市庫省下百萬資料分析的發包標案費。

智庫驅動就是串連起公部門與民間團隊的那一根線。當公部門的社工與民間資料科學家碰在一起,公部門開始在人文服務中帶入科學思考,思考如何「work smart」,而科技人遇到公部門,則開始嘗試將生冷的數字落實成具體可行的人文服務,對接頓時迸發火花。

對從事社會福利的社會局來說,要與外界結合有其難度,因其服務的對象無非是老、弱、病、貧、苦的市民,資料保護的重要性不下施政成效,在這次的合作中,由智庫驅動分別與民間志願者及家防中心簽訂保密協定,確保個人資料不外洩,才促動了合作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

王彥喬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