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策專欄:沒米,蕃薯湯又難以入口,怎麼辦?

2017-03-06 06:30

? 人氣

新竹寶山第二水庫。(資料照/盧逸峰攝)

新竹寶山第二水庫。(資料照/盧逸峰攝)

阿彌陀佛今天這一波鋒面能普降甘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台水庫已經拉警報一段時間,部分地區從3月初已經開始實施第一階段限水,可是大家似乎沒感覺。

經濟部周四(9日)水情會議將討論是否擴大第一階段限水區域,苗栗、高雄恐列下波「夜間減壓」地區。此外,會中將討論新北板新、桃竹是否進入二階限水。以此可見缺水情勢已經相當嚴峻,但是,由於翡翠水庫在上一波鋒面來時有所進帳,暫時不考慮限水;同時由於經濟部考慮對產業影響,工業用戶3月應該還不會實施限水;這2項正是媒體沒感覺的原因,既然媒體不嚷嚷,大眾於是不感痛癢。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截圖來源:數據看台灣)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截圖來源:數據看台灣)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截圖來源:數據看台灣

可是我急死了,因為我對現在這個政府處理狀況的能力,完全沒有信心。

台語有句諺語:「時到時當,沒米煮蕃薯湯。」這句諺語的意思是:時候到了再說,如果沒米,就煮蕃薯湯。這有個必要條件:得有蕃薯可以煮湯;又還有個充分條件:當家者要會煮蕃薯湯。而前述「考慮對產業的影響」是我最痛恨的一種執政心態(偏偏藍綠執政都一樣),限水先限民生用水的逆向思考就是「供水優先工業用戶」。

這種心態同時顯現在之前處理禽流感:白肉雞不在禁宰、禁運之列,雖說白肉雞吃人工飼料,不放養外頭,也尚未發現傳染病例,可是白肉雞一旦送屠宰,還不是同樣的電宰場嗎?——以上2個例子絕非「剛好都碰上」,整個政府事實上都是如此思考,也就是說,平民老百姓遇到天災人禍,只能自求多福。因為,政府不會「煮蕃薯湯」,至少煮出來的「蕃薯湯」非常不可口。

《孟子》的寓言:齊國有位仁兄娶了一妻一妾,這位仁兄經常在酒足飯飽之後,回家向妻妾炫耀:「今天又和某某貴人一同應酬。」他的大老婆對小老婆說:「咱們的良人經常與貴人酬酢,可是從未見過有貴人來訪。我明天要跟蹤他出門,看他到底都去哪些地方。」

隔天,大老婆跟蹤「齊人」出門,走遍臨淄城,沒有人跟「齊人」打招呼、聊天。最後走到東門外的墓地,向祭祀掃墓的人討酒食;吃不夠,再向另一家乞食。

大老婆回家告訴小老婆所見事實,二人在中庭抱頭痛哭,怨詈她們的老公。

《孟子》這個故事流傳二千多年,多數人只曉得「齊人之福」(一妻一妾),其他人不齒「齊人之恥」(乞食腳尾飯),卻沒有人體會「齊人之苦」。

所謂「齊人之苦」,就是「其實沒有能力每天酒足飯飽,可是卻說不出口」。套用在今天台灣,場景乃成為:政府始終不肯(因為政客當選後怕喪失選票)對老百姓明講「咱們家已經家道中落,大家以後要一起過苦日子」,只能用力幫資本家賺錢(例如減稅、優先供應水電、土地等),以拉高GDP,其實老百姓日子卻愈來愈不好過。

不是嗎?討好資方何異乞食,以GDP數字誇耀「經濟還不錯」何異驕其妻妾!

但是,水庫存量不足可不是「酒足飯飽」層次的事情,而是「生死存亡」層次的事情。這次不能再工業優先了,或者說,不是不能工業優先,而是我不信任現在這個政府能夠在工業優先之餘,還讓老百姓安然渡過缺水期。

為什麼這樣說?

看看年金改革的作風就明白了,退休年金已經不夠「酒足飯飽」,可是政府不是好言溝通「大家共體時艱」(其實軍公教族群一向最具妥協性),一方面揮舞大刀砍得血肉模糊,一方面還要言詞凌辱,於是搞到難以善了。我很怕水庫缺水問題也如此處理:先嚷嚷水不夠,卻又緊抱「工業優先」,心裡想著「下一波鋒面或許就解渴了」,萬一鋒面輕描淡寫,就只能緊急處理,老百姓那時候可慘了。

*作者為專欄作家。更多好文請看〈公孫策說不測風雲〉臉書紛絲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哲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