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類,牠們不會消失......有「北極企鵝」之稱的「大海雀」滅絕悲劇

2019-11-28 12:30

? 人氣

不到1850年,曾經在大西洋沿岸常見的大海雀就被人類滅絶了。現在只有標本和骨骼存在博物館裏。(Science Photo Library/BBC中文網)

不到1850年,曾經在大西洋沿岸常見的大海雀就被人類滅絶了。現在只有標本和骨骼存在博物館裏。(Science Photo Library/BBC中文網)

英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對大自然的開疆拓土的過度活動可能危及即使常見的物種。

到19世紀,地球上還生活著一種大海鳥,它的名字叫大海雀(the Great Auk,又稱大海燕)。這是一種不會飛的鳥,曾廣泛分布於大西洋周邊的各個島嶼。

托馬斯博士(Jessica Thomas)是一位在英國威爾士斯旺西工作的科學家。她說,大海雀永遠活在她的心裏。多年來,托馬斯博士一直在研究大海雀的基因DNA,終於將大海雀的故事呈現給世人。

奇葩大鳥的悲慘滅絶

大海雀約80公分高,長著企鵝似的粗短豐滿的翼翅但不會飛,體型肥胖圓滾。從北美洲,到格陵蘭島、冰島、斯堪的納維亞和英國,曾經生活在北大西洋兩岸各地,到處可見。

托馬斯博士說,由於大海雀不會飛,為了把它們當作食物和獲得它們的羽毛,它們總是成為人類捕殺的目標。

世界人口稀少時,不會對大海雀構成族群滅絶的威脅。但是到了大約1500年時,當歐洲的海員在紐芬蘭群島發現了豐富的漁場,對大海雀的狩獵活動也愈演愈烈。

1850年之前,大海雀就滅絶了。最後兩個已知的標本,是在冰島海岸外的埃爾迪島被漁民獵殺的。

不缺乏基因多樣性

托馬斯博士在英國威爾士班戈大學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做博士期間,研究了現存於歐洲41個博物館大海雀的標本中的骨骼和組織樣本。

她一直在研究大海雀數量開始大幅下降的原因。托馬斯博士的研究發現,描繪了一幅圖譜,說明即使是最常見的物種在人類的過度開發面前也脆弱不堪。

她說,通常一個物種滅絶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遺傳多樣性,它們的個體是近親繁殖,這使得該物種作為一個整體,容易受到疾病或環境變化的影響。

但大海雀的基因顯示,它並不缺乏遺傳多樣性。

人類捕殺導致物種滅絶

 

Puffin on the Isle of May
海鸚是大海雀的近親,但不同的是它會飛,即使這樣仍然因為其肉鮮美被人獵殺,成為易危物種。(BBC中文網)

 

托馬斯博士表示,如果沒有人類捕獵,大海雀根本不會面臨滅絶的危險。

她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說明,即使是一個物種廣泛分佈,數量豐富,但在密集的人類活動的局部壓力下,它最終也仍然不堪一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