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創傷記憶》柏林圍牆基金會主任:它曾象徵國家分裂恥辱,如今卻是珍貴歷史遺產

2019-11-02 09:20

? 人氣

柏林圍牆(取自pixabay)

柏林圍牆(取自pixabay)

柏林圍牆是冷戰時期獨一無二的象徵,也是扭轉二戰後分裂世界秩序的標誌,這座共產主義的圍牆並非用於防禦外敵入侵,而是為了使具有相同血脈的德國人相隔。柏林圍牆也不純粹是一道牆,它是一個不斷擴張的軍事工程,全長167.8公里,有鐵絲網、地雷、瞭望台與重兵看守,過去至少有140名渴望自由的人們在闖越圍牆時犧牲生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柏林圍牆倒塌30周年即將到來之際,國家人權博物館舉辦的台德人權教育工作坊31日以「集體創傷記憶轉化與再生:人權博物館展示教育實務挑戰」為主題,邀請柏林圍牆基金會典藏與檔案主任維希曼談論柏林圍牆歷史的保存、數位化時代下博物館工作的創新。維希曼指出,柏林圍牆過去被視為象徵兩德分裂的恥辱之牆,直到2006年政府才制定出維護此珍貴歷史遺產的總體政策。

延伸閱讀:記憶威權歷史是撕裂社會?史塔西檔案局主任:打開傷口才是清創、癒合的開始

1989年11月的柏林圍牆( Sue Ream@Wikipedia / CC BY 3.0)
1989年11月的柏林圍牆(Sue Ream@Wikipedia / CC BY 3.0)

柏林圍牆地位改變──從兩德分裂恥辱到珍貴歷史遺產

維希曼(Manfred Wichmann)說:「當柏林圍牆於1989年11月9日倒下,德國政府一開始亟欲抹滅這堵舊時代恥辱般、象徵兩德分裂的牆。不過越來越多年輕人與國際觀光客慕名參訪這道牆,德國社會才發現牆已經被破壞得太嚴重,呼籲重視歷史與文化的保存。」

他表示,2006年柏林市政府與市議會才正式確定了圍牆遺跡保存政策的大方向,把少數現存的柏林圍牆遺址妥善保存;在原本兩德交界處的貝爾瑙爾街(Bernauer Straße)成立紀念園區。

10月31日,台德人權教育工作坊上,柏林圍牆基金會典藏與檔案主任維希曼進行介紹。(蔡娪嫣攝)
10月31日,台德人權教育工作坊上,柏林圍牆基金會典藏與檔案主任維希曼進行介紹。(蔡娪嫣攝)

延伸閱讀:同事、親戚、鄰居都是「抓耙仔」……史塔西檔案局保留4000萬份監控檔案

多年來的擴建與努力下,整座柏林城市有許多場址都被完整保留,隨意在柏林閒晃都能碰見告示牌與歷史地標,通過觀光導覽網站、手機App等輔助性資訊,帶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理解柏林圍牆血跡斑斑的過去。

維希曼表示:「柏林圍牆紀念館也是由政府主動發起創設,加上民間團體的投入與一般民眾的協助,因此順利運作了這麼多年,其紀念地景的方式是保留附近的遺跡,讓參觀者可以身歷其境,搭配圖片與聲音介紹,來凸顯柏林圍牆的特殊性。爬上場館頂樓,可以眺望柏林圍牆的全貌,這是目前保留最完整的圍牆區結構。」

1989年11月的柏林圍牆( Skäpperöd@Wikipedia / CC BY-SA 3.0)
1989年11月的柏林圍牆( Skäpperöd@Wikipedia / CC BY-SA 3.0)

看守圍牆的軍人射殺平民,有罪嗎?

柏林圍牆紀念館存有豐富的數位館藏,檔案開放民眾存取,幫助民眾理解威權主義的運作、釐清過去歷史。維希曼解釋,博物館蒐集與研究歷史也有助於還原真相:「看守柏林圍牆的東德軍人射殺手無寸鐵平民的審判,自1991年起持續了兩三年,輿論質疑為什麼要審判這麼久的時間?因為部分加害者是有苦衷的,必須很中立地判斷他們的處境,所以我們必須大量蒐集證人的口述歷史,透過見證者的說法還原真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