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國源專欄:從挑戰者號的O形環看經濟問題

2019-11-04 07:00

? 人氣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推進器的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參與STS-51-L任務的所有7名成員罹難。(資料照,取自維基)

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由於發射時右側的太空梭固體推進器的O型環碎裂,在發射後第73秒時解體並導致參與STS-51-L任務的所有7名成員罹難。(資料照,取自維基)

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爆炸,原因是關鍵組件的O型環出問題。而當時美國太空總署在事前選擇輕忽這個「小問題」。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克雷默,據此提出他的O形環理論。

經濟學和太空科技有關係?甫獲得二○一九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殊榮之一的克雷默(Michael Kremer),於一九九三年提出經濟發展的O形環理論(O-ring Theory of Development)如是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九八六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Challenger)升空後七十三秒即爆炸。事後調查發現,爆炸原因是關鍵組件的O型環在低溫下失去彈性所致。而當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事前選擇輕忽這個「小問題」,則是事故主因。

克雷默認為,這樣一個小小的零件失靈,足以摧毀一部由數以千計零件所建構的高度複雜機械,並造成重大事故的案例,與經濟問題極其相似。簡單地說,對於諸多生產活動而言,當中最弱的環節最攸關緊要。而這樣的局部瓶頸(local bottlenecks)將會降低技能的預期報酬,而存在整個經濟體/各企業的O形環效應,可能會引發國家的低生產陷阱(low-production traps)

富士康的流水線工人,也是華為與眾多競爭企業獲取蘋果商業機密的管道。(圖/取自Flickr)
若企業要有高價值產出,就必須要讓生產過程中的每項作業程序都被正確熟練地執行與配合。(圖/取自Flickr)

克雷默研究指出,如果一家企業的生產有十項工序,但相較於擁有完全稱職(百分之百正確執行率)工人的公司,另一家公司工人以九五%正確執行率完成工序,其產出只達前者的六成。即使兩者只差了五%的正確執行率,卻付出產出減少四○%的代價。由此可知,若企業要有高價值產出,就必須要讓生產過程中的每項作業程序都被正確熟練地執行與配合,且高技能勞工們配對在一起的生產力,遠高過低技能勞工,克雷默將之稱為O-ring模型的正選型配對(positive assortative matching)。同時愈具有正選型配對特質的企業,愈會吸引高技能勞工與資本。

再者,O-ring模型也有助解釋國際間經濟不均等,而教育便如同挑戰者號的O型環之一。這也解釋了為何貧窮國家主要生產初級產品,且工資偏低,而富有國家則專做複雜、高附加價值的產品,且工資較高。畢竟當生產任務具有連續性時,在最後階段發生問題的代價將相當高。所以當一國/企業缺乏高技能勞工,該國/公司將會專注於生產程序短而容易的商品,以避免造成巨大損失。因此,若能以教育增進工人技能,便可改善生產環節的配對,產出也會因為錯誤減少而大幅增加,並隨著教育與技能報酬的大幅躍進,形成良性循環。

遺憾的是,當前多數決策者就像當年的NASDA一般,將經濟發展中最弱的一環視為「小問題」或日後再處理,才導致O形環問題散見各處,靜待引爆中。

*作者為專欄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