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開學日,就是最多年輕學生輕生的日子…日本最令人心痛的「9月1日問題」

2019-09-01 07:00

? 人氣

對正在被排擠、被霸凌的孩子而言,重返學校的那一天彷彿地獄。(圖/想想論題提供)

對正在被排擠、被霸凌的孩子而言,重返學校的那一天彷彿地獄。(圖/想想論題提供)

回想起學生時代,當暑假結束時,你是瘋狂趕著暑假作業,還是開心著總算能和暗戀的對象或是感情好的同學們見到面了?但對正在被排擠、被霸凌的孩子而言,重返學校的那一天彷彿地獄,他們很可能為了要脫離痛苦的困境,走向自殺一途,悲劇不只發生在少數人身上,這樣的情況在日本甚至被統稱為「9月1日問題」。

和台灣一樣,日本的學校也大約設在「9月1日」開學,因此「9月1日問題」便是指受到霸凌的孩子們一想到收假後要面對的情況時,常會因為無法負荷而選擇結束生命,自殺風險期會於9月1日(開學日)前後達到高峰的情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9月1日問題」不是推測,而是事實,日本內閣府於2016年6月公開的「2015年版自殺對策白書」中,整理出了1972年至2013年共42年來18歳以下自殺者的自殺日期,發現事件通常發生在長假前後,而新學期開始的9月1日則以131人為最多,開學前夕的8月31日這些年來也有92名來不及長大的孩子,選擇結束生命。2013年9月時,日本雖制定了「霸凌防止對策推進法」,但仍無法有效安撫年輕生命的絕望心情。

日本的學校大約設在「9月1日」開學,自殺風險期會於開學日前後達到高峰的情況。(圖/想想論壇提供)
日本的學校大約設在「9月1日」開學,自殺風險期會於開學日前後達到高峰的情況。(圖/想想論壇提供)

防止霸凌與發現霸凌,一直是一項敏感而複雜的課題,「學校」作為一個社會,自有許多大人們難以參透與插手的法則和角落,除了基本課業之外,也是孩子們與他人相處、遇上困難再尋求解決之道的學習場所。「適度」的沮喪、困擾與煩惱並不全然是壞事,但當同儕間無法拿捏得失進退之時,往往便會造成霸凌與排擠狀況。

「為什麼不說?」是許多大人、家長在發現霸凌時常質問孩子們的起手式,但就如前述,學校就是孩子們的社會,與「圈外」的大人們商談,往往就會被視為「背叛夥伴的行為」,當然難以開口。霸凌的對象也有可能是學校的老師,但向大人商量同為大人的老師脫序問題,也很可能不被信任,便又說不出口了。因此身為大人,試著傾聽與觀察,便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了。

長期關注孩童霸凌議題的NPO法人「Gentle Heart Project」理事武田幸子著作的書籍《保護孩子安心成長,遠離霸凌與暴力侵害的十件事》(日文原書名為「わが子をいじめから守る10カ条」)中,提到了可能造成孩童自殺的原因包括:

  • 向旁人坦白霸凌情況之後
  • 發生霸凌之後
  • 自殺未遂時
  • 長假收假前或儀式活動前後
  • 出現自殺報導時
  • 離家出走時(離家途中、回家後都有可能)
  • 受到老師或監護人不合理的斥責後

除了以上情況之外,當孩子遇上或發生以下徵兆、時機也必須注意:

  • 表示有幻聽、幻覺時
  • 在意他人的視線與目光(又稱「視線恐懼症」)
  • 憂鬱狀態、憂鬱症
  • 不明原因的身體不適(尤其是發燒、胃痛、腹部痛等)
  • 試圖從低潮中振作時
  • 翻出相簿、開始談論過去往事時
  • 說出「去死」、「想死」、「我不會死」等跟死有關的話題或話語時
  • 把重要的東西贈與他人時
  • 開始整理房間中不必要的東西
  • 從原本反抗的態度突然變溫柔
  • 將LINE、Twitter等SNS管道或電腦、手機等裝置中的資料消除
(圖/想想論題提供)
(圖/想想論題提供)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或關心的晚輩遇上霸凌事件時,會感到心痛或憤怒是必然的,但一昧地發怒、批判,可能只會讓孩子認為是自己的錯,因此專家建議,一定要保持冷靜,先讓他把放在心裡的話都說出口,營造出孩子能放鬆說話的氣氛。等孩子「排毒」後,先試著不要直接指正對錯,而是謝謝孩子願意把話說出來,稱讚他的這份勇氣,並且傳達出「擔心」的心情。大多數被霸凌的孩子都是孤獨的,因此當發現有人關心自己、擔心自己時,便能從被孤立的心境裡釋放出來,同時獲得「不是一個人」的安心感,晚上在同一個房間裡睡覺、長時間的陪伴,都能有效防止悲劇的發生。

「9月1日問題」並非只有日本才會發生,拉警報的也絕對不光只有暑假作業,試著關心更多孩子們沒說出口的潛在心聲吧。

作者介紹|咻子

因緣際會闖入日本職場,期許能認真觀察、感受、發掘出各種日常與非日常的有趣角落。

本文經授權主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日本想想】開學拉警報!重視「9月1日問題」,發掘更多被霸凌的受傷心靈!)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