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花大量時間滑手機、回訊息,大腦根本無法休息!專家道出「靜得下來」有多重要

2019-04-29 12:30

? 人氣

在英語學習中,聽力與閱讀是INPUT(輸入),口說與寫作是OUTPUT(產能)。透過聽力與閱讀訓練,增加字彙、聽力、閱讀的能力,而表現在說與寫的產出效果上。如果,前者與後者經常反覆練習,則語言能力會累積進步,如果只加強INPUT而忽略OUTPUT,或只重視OUTPUT而未加強INPUT,則會事倍功半且無法全面增進英語實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今我們已處在近距離視線,與載具幾乎形影不離的新科技時代。無論走到哪裡,往往離自己最近的不是身邊的親友或任何一個偶然擦身而過的陌生人,而是手機。在餐廳一起用餐,很多人眼睛看手機,耳朵不一定在聽同桌人說話,明明是一起用餐卻靜得出奇;捷運上很多人盯著手機看,在路上行人也會邊走邊看,有些地方因此貼出「請勿邊走邊玩手機,以免發生危險」的警語;連搭計程車或巴士出門,也都會看到司機們像是表演特技一樣,一心多用,不時瞄著手機或有一點訊息進來的聲音就迫不急待地拿起手機看,這似乎已是自然的反射動作。

許多人每天花很多時間大量INPUT網路上的資料或文章或留言,一來勿讓自己錯過時事,退失與人相處的共同話題;另一方面是關心朋友近況,適當給予意見及鼓勵。但過多的INPUT不會幫助你成為具有OUTPUT能力的人,反而過度依賴INPUT會讓頭腦鈍化,漸漸失去自主思考力

誠如英國已故作家安東尼‧史脫爾在《孤獨》(Solitude)一書中寫道:「獨處可培養想像力,有助於內心的整合及使腦力發揮最大的潛能。而我們每天花了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睡覺,其目的雖然有各種說法,但睡覺時,使人得以有孤獨的時間,讓腦細胞利用此時間做整合,也許是其重要功能之一。」

事實上,我們需要更多內在獨處的時間,而成為一個得以精神內守的人,並非經常向外蒐集大量知識、資料與訊息。過度對外關注,不但分散了自己的時間與精神,同時變成越來越不瞭解自己,且容易受大眾意見及情緒影響而偏執的人。

曾與幾位朋友談過手機這件事,得到的答案幾乎都是一定要迅速「已讀」並且「回覆」,不然沒禮貌,或擔心對方久等,或無法顯示自己具有高效能,而讓人佩服。這INPUT與OUTPUT的關係是建立在速度,要在很密集的時間內面對許多位彼此的「問」而「答」。大腦疲憊演變到後來,不論忙不忙,總是覺得累,再怎麼睡也睡不飽,做一點點事情馬上疲倦。

《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作者米奇‧艾爾邦在書中引述恩師墨瑞的話:「我現在跟你講話,想的就只有你。」米奇說:「當墨瑞與你在一起,他是真的和你在一起。他會直直看進你的眼裡,聆聽你講話,彷彿全世界只剩下你們兩個人。」這就是全神投入。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