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季廷觀點:美國對中國的「推回政策」與南海周邊航行活動

2019-04-29 06:20

? 人氣

美國國防部發表美軍雙艦穿越台灣海峽(Facebook U.S.Navy/)

美國國防部發表美軍雙艦穿越台灣海峽(Facebook U.S.Navy/)

近來不僅美國的軍艦或海岸防衛隊船隻分別或相繼通過南海島礁或台灣海峽等海域,且由美國公開法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的資訊。因此,美國或其他域外國家近期在此區的航行,也就被認為美、中在周邊海域的戰略競逐情勢有局部升溫的現象。此一局部升溫的現象,不能脫離於美國國內從川普上任以來,國內開始逐漸升高對中國壓力的戰略需求。其實,歐巴馬時期就已經逐漸認知到,過去美國對中的交往的副作用,是中國開始在經濟、領土、軍事、法治、政治等層面上挑戰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國內在歐巴馬第二任期開始,就已經開始在醞釀對中國的推回(push-back)政策共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上,共和黨在2016年大選時,就已經批評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對中國過於軟弱;不過,當時對中國的外交政策問題尚未成為選戰中的主要焦點。直到川普在2017年公布國家安全戰略指令後,中國被確立為美國利益的首要威脅;尤其,在經濟問題上被認為是影響國家安全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從去年三月開始開始採取高關稅措施後,搭配著國會所通過的國防授權法案,也就展開了全政府(whole of government)途徑的將中國推回的措施。

美、中之間在南海的戰略競逐,就必需要置於上述的美、中戰略環境的變化下加以理解。一般認為美國在2017年11月提出印太戰略的一部分目標,即是要在南海提高對中國的嚇阻與降低中國在南海與周邊海域的影響力。因此,美國在此區的諸多軍事存在活動,也就成為嚇阻中國的重要工具。美國在海上的軍事存在活動中,最常見諸於媒體者即是自由航行活動。

菲律賓抗議中國漁船頻繁來往位於南海的中業島(AP)
菲律賓抗議中國漁船頻繁來往位於南海的中業島(AP)

但應注意者,並不是每一次美軍的航行活動都可稱作自由航行活動或計畫,而是該次美軍航行的目的以「挑戰他國的過度海域聲索(claim)」為前提。因此,假設美國或法國船艦只是通過台灣海峽中線附近的海域,在目前中國沒有明確的在該區有過度海域聲索的狀況下,都不能稱作自由航行計畫。

從川普上任以來,我們確實看到了美國比歐巴馬時期更為常態化的自由航行活動,但從更細膩的決策程序來看,這並不代表是對中國有效的海域推回政策。具體而言,歐巴馬時期決定是否採取自由航行活動的決策者,就是歐巴馬本人的決定。但是,到了目前川普時期的自由航行活動,其決策單位並不是川普本人而是五角大廈。這兩種決策程序的主要差異,即在於每一次的自由航行活動,是否可視為明確的全政府途徑下的一種決策行動。如果我們只有看到美國持續由軍方而非白宮,決定是否在南海或周邊海域進行自由航行活動,那表示美國在海域層面的對中國推回政策,還不能說是一套完整的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